创作出的音乐若是让人愿意聆听,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得让身为头号听众的自己感到喜悦。如果交出的作品都无法感动自己,周遭的人也不会被打动,更别说更多的听众了。
——久石让《感动,如此创造》
当《千与千寻》《龙猫》《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岸上的波妞》等动画里的经典片段,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我听着音乐,眼眶都湿润了。
长大以后,再去回看,似乎又读懂了更多,读懂了宫崎骏对人类命运的哀叹,对宇宙未来的担忧,听懂了久石让在作品中的“同声相应”……
“妈妈,久石让来了吗?”在《天空之城》“宫崎骏&久石让”动漫视听音乐会现场,孩子满心期待地问我。
“今天没来哦。我看他的微博,好像到了新加坡。”我笑着回答她。
“别只看动画,不听音乐哦!”好姐妹在一旁,轻声提醒她的儿子。
“我也在看动画,满满都是回忆。”我笑着轻声说。身后有一个小女孩,在《菊次郎的夏天》响起时,几乎全程跟着在唱谱。
大女儿的脑袋和手指,都跟着动起来了,因为这是她曾参加比赛的曲目。
是啊,如果不是动画与音乐的结合,也许很多画面都忘了,失去了相应的联想,所以这场音乐会,是动漫视听音乐会。
看完音乐会回来,我脑海里只有《感动,如此创造》这本书,我想起了久石让说过的那段话,也就是文章开头引用的那段。
2019年一个凛冬的晚上,在北京PAGEONE书店里,我邂逅了久石让的这本书,等回到长沙的时候,已全部看完了。
他创作的音乐,与宫崎骏创作的动画,几乎成为了这个世界,非常完美的一个组合。许多电影曲目,也成为了传世经典。
女儿们学钢琴的时候,也屡次用这些曲目,去参加钢琴比赛。因为聆听得太多,即便不懂钢琴的我,听不出技术问题,却入耳便能听出对错。
《感动,如此创造》也是配乐大师久石让,用文字讲述自己的音乐创作,他强调“必须随时把自己推向极限,极限的前方,会有充满魅力的崭新事物在等着。”他一次一次将自己推向极限,推向新作,也推向了音乐的顶峰。
每一创作后,他首先感动自己。让自己愿意聆听自己的音乐,让自己成为头号听众。这真是非常难得的一种境界。
但他也强调:
“这种兴奋并不是一味地自吹自擂,觉得‘很好’、‘我喜欢’,而是将自己脑中理性的思考、感性的部分以及从电影或绘画等作品中得到的感动都运用于创作。”
直到今天听完这场音乐会归来,再重新打开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他说的这段话,视野突然有开阔了不少,也彻底认清了自己的局限。
不要为自己的文字无人问津而失落,而是要先反问自己,能否将自己推向极限,像路遥写《平凡的世界》、像曹雪芹写《红楼梦》一样,写出感动一代又一代人、写出畅销三百年的故事。所以,彻底放下吧,去听听音乐会,被音乐、被动画、被感性感动,也是好的。
总归要创造点什么,要积蓄点什么,“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即便毫无声响,落入尘埃,也无愧于自己,至少感动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