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原文:
CPR思维法
这种思维方式不但能确定核心问题,而且可以消除重复做无用功的问题。其具体操作过程是,问题初次出现时,你要和对方谈论的是内容(Content),即发生的事实。例如,“昨天你在午宴上喝多了,神志不清,大声叫嚷,取笑客户,让公司丢尽了脸面。”问题的内容只和单独的事件相关,它关注的是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
当问题第二次出现时,你要和对方谈论的是模式(Pattern),即重复发生的情况。例如,“这可是第二次出现同样的问题了,你答应过这种事不会再发生,现在我觉得你是一个无法兑现承诺的人。”模式表明问题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一旦重现,问题实质便会发生变化。频繁而持续地违反承诺会影响他人对你的行为预测,最终破坏他们对你的尊重和信任。
注意,人们往往会漏掉对问题模式的关注,陷入对问题内容的不停争论。例如,你的老板每次开会都把你的议题放到最后讨论,结果往往是草草收场或完全跳过,对此你已经和她提过一次了。现在你又提出了这个问题,她的答复是会议日程总是排得很满,让你灵活一些,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问题。如果你接受了这番说辞,那就漏掉了关键问题。你要关注的目标不是今天这次会议(即内容问题),而是对方长期形成的模式。有时候,模式问题会悄然无息地发生,为你带来新的麻烦。你指出问题所在,对方不是破口大骂就是绷着脸生闷气,结果你和他们的对话就慢慢偏离了目标,这种情况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模式。具有影响力的人会敏锐地察觉到这种行为模式,及时想办法加以解决,而不是任由自己被拖入无休止的对初始话题的争执。
当问题继续发生时,你要和对方谈论的是关系(Relationship),即这样做对我们之间有什么影响。关系问题关注的角度要比内容和模式问题大得多。这种问题强调的不是对方再三令你感到失望的事实,而是对方一系列令人失望的行为已经让你对其失去信任。你开始怀疑他们的能力和他们做出的承诺,此举必然会影响你们之间的交往方式。例如,“这件事开始对我们的合作关系产生压力了。我必须不断催促才能保证你在线,我不喜欢这样做。我担心你已经不再值得信任,无法担负你承诺的责任。”
同样,如果你真正关注的是关系问题却发现和对方讨论的只是行为模式,这种讨论结果也不会让你感到满意。更糟的是你还会陷入重复面对相同问题的处境,和对方展开同样的对话。要想理解关键冲突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内容问题、模式问题和关系问题,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即结果和目的。每个方面都能提供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法,帮助你梳理问题,然后排列各种问题的优先次序。
I
(Why)当我们与他人发生冲突时由于不能确定核心问题,往往导致解决问题受阻,并且陷入无休止争执,重复做无用功等问题中。因此我们需要使用CPR思维法去识别核心问题,并给予不同的回应方式;
(What)
1.内容问题(1)识别方式:是否初次发生;(2)沟通重点:何时,何地,何事;
2.模式问题(1)识别方式:是否重复发生;(2)沟通重点:指出对方长期形成的模式;
3.关系问题(1)识别方式:是否影响关系;(2)沟通重点:指出对彼此关系的影响;
(How)
1. 调整状态:当冲突发生时,不立即做出回应,利用觉察、深呼吸、好奇心将自己引学习者心态;
2.识别问题:尝试回答几个问题(1)这个问题是初次发生还是总是出现?(2)是否影响到彼此的关系?
将核心问题识别出来;
3.作出决定:根据不同的识别结果,我们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Where)这更像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属于刺激与反应的中间地带。用于冲突发生时我们与他人沟通的准备。
A1
故事
我丈夫做饭很好吃,家里做饭他承担很多。有时他忙的时候我也会下厨做饭,但他时不时会过来指点,说我不应该怎样,应该怎样,我每次都会说:“你每次这样指挥我,弄的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我有我的想法,”这样的生活情景经常在家里上演。
反思
现在分析以上现象,我觉得我们的冲突已经不是内容问题,而是模式问题了。因为反复出现,我每次也重复回应,但没有得到良好的效果,如果继续发展,可能会上升为关系问题。
A2
目标:识别下周所有与家人冲突时的核心问题并进行记录;
行动:
1.调整心态:发生冲突时,积极暂停,不让自己陷入评判者心态,觉察,深呼吸,好奇心用起来。
2.识别问题:首次出现为内容问题,反复出现为模式问题,影响彼此关系为关系问题;
3.作出决定: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
4.记录反思:
周末进行回顾复盘,看冲突是否有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