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相信坚持的力量,凡事只要用心做,就能做好。
最近一段时间,持续抓班级卫生,终于在上周五学校突击检查时,卫生获得了三年组第一名,那一刻全班都沸腾了,我很高兴,最近的努力总算没白费。
其实我想说的是卫生的维护不仅仅是为了得到表扬,我一直跟我的学生说:其实卫生做好了,最终受益的还是你们自己,环境好,心情也会很好,养成一个好习惯真的很重要。
尝试
关于班级卫生我尝试了很多方法,一开始没有用抹布抹地之前,班级地面总是不能做到一尘不染,有些地方油光光的,一片片的黑,心理其实是很不舒服的。
打扫工具方面:
后来去五(1)李老师班取经,让学生带了抹布、刷子、夹子,用盆接水,刷地。又会发现教室地面水淋淋,处理不好还不如不刷。
评价方面:
我们班分为3大组,我分别设立了小组长,实行小组奖励制,将一个小组的荣誉捆绑在一起。后来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好的小组好,不好的还是很糟。
打扫时间:
打扫时间多集中在中午,每次打扫时教室里都会很嘈杂,慌张的打扫,效果并不是很好。那个时候我一直在想一定还有更好的方法是我没有找到。
发现
打扫工具
未必每次全都要用,有些时候只用抹布就可打扫的很干净,按部就班的来会给一些学生磨蹭的机会。
打扫时间拖延可以点开电脑大屏幕倒计时让学生有个时间概念。
打扫时间并不一定每次都是中午,平时有空就要到班里转。对于打扫能力较弱的同学,有时可能并不是她不想而是她没有掌握好的方法。要让他提前打扫,并帮助她,教会她打扫的方法,提醒她监督她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我的检查卫生时间定在了上午的大课间,晚上放学也要再次检查一个个过关,有时间和孩子们一起打扫教室,效果很好,原来最好的方法也是最笨的方法。
我想了解的更多,于是走进了凤凰书城,看了陈宇老师的《班主任工作十讲》,其中的一个章节:《保洁管理》给我印象颇深。
书中说:干净的卫生不仅仅是为了得到表扬,而更多的是能让学生有个好心情,以及一种幸福感,集体荣誉感。这个我高度认同,如果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做一件事,那么这个往往是没有生命力的,很难持续下去。
(1)指导思想
作者说:不在于每天安排多少人打扫卫生,而在于培养学生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不然一切都是枉然。作者做了三个实验:1.无值日生,教室干净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爱护出来的。2.每周四天保洁工作制3.不设垃圾桶的试验。教室的垃圾都是我们制造的,我们在同一个环境下不是给别人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益者,少量带到公共垃圾桶
这样的想法我感觉挺好的,但是需要一定的尝试勇气,我想的是等班级卫生稳固下来后,也可以渐渐尝试这几种方法。
每天检查抽屉,这个我以后会和值日生一起去检查,把这件事落实。
(2)各人自扫门前雪
值日生只做公共区域打扫,其他是学生自己责任。自己责任区,包干到个人,
之后放学对于学生自己包干区的卫生我会着重检查,否则不允许出教室。
检查三个面:地面,桌面,抽屉内部
(3)课桌的排列(给课桌设定坐标,放学前把自己的桌子调整到对应坐标),这个也很重要,目前我班级采取的是用胶带在墙上做标记,这种方法目前来看效果是有的,所以打算持续再坚持一段时间。
班级卫生要进入良性循环,越干净,就越干净,防止出现“破窗效应”。我在口头上宣传同时也想着在合适的位置加上温馨提示语,这样可以营造一个很好的氛围。
今天的思考就到这里,我会持续的跟踪下去。
此文未完,仍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