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敬国老师案例回复思路
最近在考虑是,把孩子丢在新房的小区幼儿园给他奶奶带,还是自己带去广州?
广州的住房环境要差 但是我下班回来或者星期天可以带他玩 ⋯⋯ 丢在家里可是得分开,孩子的很多问题自己就顾不上了。
关键是孩子奶奶很喜欢看电视可以24小时的看,而且很多时候思想观念跟不上,孩子被她带的时候还被开水烫过腿,事后还不去医院,拖到我回来还不说,只为逃过指责⋯⋯我是即不放心孩子。
但是现在特别想充实自己,让自己学更多转钱的技能,没有孩子在身边会更多时间拼,也早一点试试独立好为迟早要离的婚姻做准备⋯⋯
即使没有出轨,但是对于婚姻只有束缚自由的感觉,还有不想看到他爸妈,从心里恶心,特别是他爸,我觉得我快疯了,就算再努力,就算做到赚钱买自己的房,还是会跟来⋯⋯
感觉心底的阴霾没办法根除,在我怀孕的时候,他爸曾当我娘家所有人的面骂过我b用都没有,原因却是我的女装衣服更改版的问题、他中年的爸爸发表意见,但是我没听我是做年轻女装的⋯⋯
那时候怀孕八个月,我老公甚至没觉得什么,事情不了了之,我妈气死了,但为了我一句话没说,没有人跟我道过谦,没有人体会过我几乎抑郁的心情。
虽然过了几年我依然放不开,我看到他爸我就觉得恶心,他一切我都觉得恶心,压制不住,只想等强大后解脱,也许有人说我偏激,但是我真的很想远离这样的家庭,也想远离本质恶心无能直男的另一半。
我们来看这个不太长的案例的组成。
第一部分:明确提出具体问题:把孩子丢在新房的小区幼儿园给他奶奶带,还是自己带去广州?并且提出了两种选择的利弊。
第二部分:讲述了自己之所以面临这个问题的背景。自己之所以要面临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做一些努力,准备离婚。
第三部分:讲述了自己为什么要离婚。
来访者的表面诉求,也就是关于孩子怎么带的问题,在篇幅只占了三分之一。而后边,为什么要离婚,占了三分之二,而且能感觉出,带着强烈的情绪。
所以,我们可能要做的,不仅仅是要帮来访者梳理孩子该由谁来带的问题。这不应该是重点。那么重点在于哪里?
在资料中我们能看到来访者的逻辑:
因为——
1、老公出轨(这个事情存疑,资料说的不是十分明确,需要核实)
2、恶心公婆,尤其是公公,曾当着娘家人的面用恶毒的语言攻击自己。
3、在公公攻击自己的时候,老公没有站在自己的一边,也没有帮助自己处理情绪。
4、这个家给人感觉束缚自由(这个是需要澄清的问题,为何说到束缚自由?是因为和公婆一起住,还是其他)
所以——
我迟早要离婚(但是现在离不了,自己还不够独立)
所以——
自己去广州发展,充实自己,培养赚钱的能力
所以,面临问题——
孩子要不要自己带
通过上边的逻辑梳理,我们会发现,孩子要不要自己带,只是整个逻辑末端的一个具体问题。如果上边逻辑链条中,任何一条逻辑或者其所依据的信念有问题,那么,这个问题都会变成一个“伪问题”。
而且,从案主的情绪强度来看,她其实是需要一个离婚的姿态,希望能得到确认,自己是否真的要为此离婚。如果她真的已经下定决心要离婚了,她的行动应该是更加具体化的,而不是现在的“充实自己”、“培养赚钱的能力”,也不会去翻这些旧账。
所以,作为咨询师,在第一次回复这样的邮件的时候,应该从两个方面做:
1、针对具体问题“关于孩子要不要自己带在身边”,还是要有一个回复。这个问题毕竟是来访者直接问到的,所以,应该正面回应一下。澄清其中的一些信念有偏差的地方,比如,住的环境差,对于孩子成长是不是有影响,其实未必。对孩子而言,和妈妈在一起,肯定比住的舒服重要更多。当然,作为咨询师,我们应该知道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孩子带在身边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总之,在这个问题上,要有单独的梳理,和正式的回应。
2、梳理完这个直接的问题,可以把话题引到重点上。
(1)让来访者决定离婚的原因,到底值不值得离婚。(避免因为一些不值得离婚的问题,而草率离婚。毕竟,离婚对于女性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会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真正走出离婚后的困局。现在来访者明显还有很强烈的情绪,即使离婚,也应该把情绪处理掉之后,给出客观冷静的评估。在这个案例中,公公带来的情绪很多,所以,是否要为了公公的问题影响自己的小家庭,这也许是一个重要的点。)
(2)如果要离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准备,自己到底还缺什么。(来访者所做的准备非常的虚,比如充实自己,培养赚钱的能力。实际上,如果真要离婚,真的无法忍受婚姻,一般会做更具体的计划和准备。关键在于心态的转变,而不在于自己是否充实。其实本质是,来访者离婚的勇气还不够。)
上边这两个问题,因为很多资料不全,所以,一般只能提出一些疑问,让来访者自己思考。如果愿意正视这些问题,可能会再来邮件。可能会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可能判断有偏差,愿意继续梳理。或者提出更坦诚的困境,比如承认自己勇气还不够,对自己不够自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