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能开一下门吗?
——干嘛?
——给您说点事。
——啥事?
——您现在需要保险吗?
——滚。
保险到底是什么?我买保险究竟为了啥?
对于保险是什么这么概念有太多的定义,但是究其本质,无非就是四个字:风险分担。
搞投资的人都一定清楚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所以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把所有的资产都放在同一个产品中,一旦出现不测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风险是必然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规避风险的倾向,所以保险就产生了。
提到保险,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舶来品,但事实上保险理念的出现却可以上溯到公元前。
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别的动物是因为我们懂得用智慧去适应自然。从一点上来说,保险无愧为人类所有的发明中最不可思议的一个,这一发明使我们有了对抗生老病死繁荣衰落的力量。
文明孕育于水,保险孕育于大海。
世界上第一张保单诞生于1384年的佛罗伦萨,这张保单承保一批货物从法国南部阿尔兹安全运抵意大利的比萨,这标志着现代保险业的诞生。在这张保单中,就已经有了明确的保险标的和保险责任。
保险的雏形形成于古罗马。海上贸易的出现促进了地中海区域的觉醒繁荣,但是水火无情,运输货物的船队面对海上的狂风巨浪,在货船在风浪中最好的活命办法就是将船上的货物扔掉一部分,以小的损失来保全大局。但是,被扔掉的货物的损失谁来承担呢?如果由个人承担,那么在风浪到来的时候,谁愿意将自己的货物扔掉呢?公元前916年,古罗马《罗地安海商法》就中正式规定:“为了全体利益,减轻船只载重而抛弃船上货物,其损失由全体受益方来分摊。”同时罗马法典中也提到,共同海损必须在船舶获救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损失分摊。
当灾难来临时大家一起共担,这是保险的第一个重大作用,但保险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举个例子,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耕三余一”的想法: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一旦某一年出现饥荒再打开粮仓就可以应对了。这种将当前富足的财富储存积累下来用于应对未来不可知的风险的思想就是保险的风险分担思想。那么现在你可能要问了,孔子的做法不是和储蓄更加相似吗?是的,其实储蓄也是风险防范措施,只是比较低级罢了。
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一般有两种措施,一种是广积粮有备无患,另一种是互相帮舍小得大。现代社会变化莫测,风险无处不在,人们对于风险的规避成为了一种刚性需求。在现代的金融体系中,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人们也有两种应对策略,前者就是储蓄,后者就是保险。
保险学是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也就说,保险也是研究和钱有关的事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金融学研究的是钱是如何流通的,或者说我们如何赚钱;保险学则是研究我们如何才能不赔钱的。
认识保险学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一个概念:风险。风险就是非预期的损失,朴素一点就是不希望发生的价值的减少。保险保险,就是保证风险。保险学的基础是概率论和风险理论,基本的技术工具是精算。
首先是概率论里的期望理论。概率论是保险学贯穿始终的思想精髓,期望理论更是重中之重。期望理论告诉我们期望值等于收益乘以收益的概率加上损失(取负值)乘以损失的概率,那么保险所针对的部分就是那个“损失的概率”,通过精算这种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就是高大上的技术手段来降低损失。
首先,我们拿一架飞机做例子吧。假定一架飞机价值100000美元,发生事故的概率是P10.001%,事故会导致这辆车完全报废。虽然P1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然而一旦发生对我而言就是灭顶之灾(就当做这辆车很重要吧,不忍心拿人举例子)。根据大数法则来看,假如我们有100000辆完全一样的车(自动忽略其他的因素,比如,司机有没有驾照什么的),那么这100000辆中一定会有一辆车出现事故(不信的话去看大数法则的具体证明)。如果这100000辆车的车主,每人都拿出1元钱放在资金池里,那么我们就拥有了100000元的资金,这笔钱将给与那个不幸遭遇车祸人。这样一来,对每一位车主而言,只要拿出一元钱就可以保证自己就算是遭遇了事故也可以获得补偿,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保险理念的核心。
当然,事实上,我们在进行这样的风险管控的过程中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那么简单。比如,由于车主的细心程度不同,每辆车发生事故的概率其实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事实就会导致钢材那个假设极度不靠谱。所以,这就引出了可保风险的概念:只有大量的、同质的风险才是可保风险。
有了大数法则的数理基础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益理念,保险的基本构架就完成了。接下来的就是保险的费用的确定了,也就是精算的基本核心。
精算精算,顾名思义,算得非常精确的才能叫精算。那么究竟是在精确什么东西呢?答案就是时间。相信凡是有一点金融经济基础的人都知道货币是具有时间价值的,其实这也是一个掉书袋的名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钱放在银行里是有利息的。不过,如果要是出去跟别人讲时间价值就是利息的话一定会被专业人士笑掉大牙的,因为正是因为货币具有时间价值银行才得给你支付利息,利息是对货币具有的时间价值的一种补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银行支付的利息视为货币的时间价值的等价物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精算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利率和损失的概率。不管是寿险精算还是财险精算都要考虑这两个问题。精算的核心就是考虑损失的概率时的期望值和考虑利率时的现金价值而计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数值以保证能够实现大数法则所确立的保险理念。至于具体的精算模型就不在这里解释了,但是请大家相信,只要能够理解这样的核心理念,精算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复杂。
在这里我们以人的生命为例。由于生死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听所以就以“我”为例来讲吧(学保险的人都不畏死亡,因为每天讨论案例时脱口而出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死)。假如我现在20周岁(好像是真的,就当做是真的吧,不要拆穿我,事实上精算的时候经常会更加精确到月的),我想要给自己购买一份保险以保证我死亡以后我的家人的生活不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不过很可惜,作为爹妈的长期投资品,至今还没有自己的收入,也不存在需要抚养的孩子ORZ,好吧,我们假如10年以后这些都有好了。假如我30岁的时候死了,我可能需要面对很多的问题,比如我的孩子谁来养,我的爸妈谁来照顾?这么重的经济负担我的伴侣很难承担下来。这样的事情发生是一个概率比较小的事情,然而造成的损失却是非常大的,所以我非常需要为这样的不幸做出准备。
那么我为自己购买多少钱的保险比较合适呢?一般而言有两种的方法,一是损失法,一是收入法。损失法是计算一下我死掉以后会给家里带来多大的损失,比如我的子女需我为之提供多少经济支持,我的父母需要我提供多少经济支持,以及,额,我的丧葬费什么的,具体的就不说了,编不下去了,你懂得就好了,不要拆穿。收入法是计算一下我未来可能有多少收入,我死以后可以通过保险的方式把这些收入留给我的家人,以保证我的离开不会造成家庭收入的变化。这样说完之后有没有更加了解保险了吧。
我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钱的保险以后就可以去买保险了。我希望得到的那个金额,或者说保险公司在出现保险事故以后给我支付的保险费叫做保险金。而我去购买保险时要交的钱就叫做保险费。剩下的事情就是保险公司的了。
或许你会质疑保险公司按照大数法则设计出来的产品会不会出现无法支付的情况,事实上并不会,因为在设计保险产品的时候保险公司已经充分考虑到了极端情况的发生做出了相应的准备(比如适当提高精算过程中所用的死亡率以抬高保险费什么的),同时在拿到我交的保险费以后会进行各种样的资金运作,比如投资什么的以获得利润。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在发生生事故的时候能够予以支付。
有了这样的介绍你可以相信保险了吗?或许你还在担心另一个问题:保险公司万一破产了怎么办?告诉你一个秘密,国家是不会允许寿险公司破产的,至于财险,恩,要破产你就破产好了。为什么会这样偏心呢?稍微思考一下你就能猜到能够购买财险的一定是有钱人,没钱人自己的生命都没保障哪有闲钱给自己的财产进行性保障呢?保险毕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的一种手段,保证基本生存才是社会赋予它的使命。假如一家寿险公司倒闭了(例如美帝的AIG集团在08年金融危机期间申请了破产保护)势必会有很多人的养老金受到影响。养老没有保障的民众会给政府的统治带来很大的威胁(美国AIG集团几乎覆盖了美国80%的人口的养老保险),政府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一定会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所以各国的法律都有限制寿险公司关门大吉的措施,比如强制另一个公司收购所有的业务什么的。
买保险绝对不是一个赚钱的手段,想要通过保险赚钱的孩子们都想多了。至于市面上的带有投资理财性质的保险产品,绝大多数是为了吸引客户而设计的,在本质上多少有点背离初衷。
本文系原创,首次发布于个人十五言主页:http://www.15yan.com/i/yin-jia-wei/
此外,个人微信公众平台(647microcosm)也有发布,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