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繁华》是篇说明文,准确地说是文艺说明文。也是一篇自读课文。说明文教什么?怎么教?是我们教学中的困惑。
《梦回繁华》所在的单元提示:学习本单元,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这课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单元提示相符。
一、教学目标:
1、速读文章,提取要点,梳理作者思路
2、细读文段,关注表达,探究语言智慧
3、回归画作,审视长卷,体悟历史内涵
自读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1、教材资源的利用:借助教材提供的“旁批”和“阅读提示”。
教材提供的“旁批”和“阅读提示”旨在降低阅读教学难度,弱化“精讲”意识。
2、教学内容的安排:文章核心内容不能舍弃。
《梦回繁华》的重点:梳理作者思路,理清说明顺序;关注文体特征,体会语言特色。这是学习说明文的重点,不能舍弃。
3、教学处理的智慧:重阅读还是重学用,要看文本难易程度。
统编教材阅读课“三位一体”的编写理念中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培养学生大量阅读的习惯。教材中的自读课基本上有两类一一简单的文章和深刻的文章。
简单的文章阅读起来文字障碍不大,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对于这样的自读课文,1十X的处理会更合适,可以在同话题下,寻找一类文拓展学生的阅读量,课堂可以进行话题探讨。如果文章文笔优美,也可以进行读写训练设计,让学生仿写、批注、评析等,教师可以静心设计,务必让这些课的读书笔记详实具体,写有所得。
二、利用提示,高效阅读
自读课高效阅读的一大法宝就是利用好课后阅读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后阅读提示,圈出重要信息,有疑之处打问号。
(本篇为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是自读学习的抓手。引导学生从阅读提示中寻找关键信息,一能够对文本形成初步印象,二可以积累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什么,怎么学,这是自读课应该有的清晰目标,而阅读提示恰能解决此疑问。)
三、纵观全篇,寻画之内容
问题:请同学们通过勾画段落关键语句的方法来速读文章,看看围绕说明对象,每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然后填补学案自学活动一一思维导图的空白
(说明文教学中要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出一篇说明文各要点之间的关系。其次我们细读教材中的说明文,勾画段落关键语句,就会发现,文章中段落的先后顺序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的。教学中,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排列段落的顺序,就能让他们发现段落结构之间这种严密的逻辑关系)
四、细品语言,赏画之特点
重点段落品赏:“言有序,章有法”,毛宁老师不仅全篇精心布局,而且重点部分也思路清晰。
重点品赏三、四两段
得出:结构上:先总后分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全篇是逻辑顺序,又定格重点段理解作者的局部布局,又能对逻辑顺序和空间顺序的区分)
过渡语:
《梦回繁华》里评价《清明上河图》“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其实这样一句话评价本文也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合理编排说清楚,贵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条理性,语言有条理,才能把所介绍事物说清楚。
(由分析局部布局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语言品析环节)
问题:说得清楚是一方面,讲得明白也考验作者的言语智慧,而本文在给读者讲明白的过程中更凸显了一种风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最后得出:使用说明方法,准确而生动
善用四字词语,典雅而有韵味
注重细节描写,细腻而生动
(运用在空白处填空,来品析语言,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词语“品析语言”能力的培养)
(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还可以唤起学生的“已知”,引起课堂上的争鸣。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目的应该是“教”学生“学”。通过叶圣陶先生的话“留白”,把思考空间还给学生,在比较探讨中,水到渠成总结到可以让说明文生动活泼的关键,如注重细节描绘、恰当使用说明方法、用词贴切)
五、联系背景,悟画之深意
问题:还记得画卷中段高潮部分的动态画卷吗?那是一场船难的一触即发,繁华之下的汹涌,而画卷呈现的类似“暗涌”还有船工卸粮的私营屯粮,还有拱桥上的文物相争。请大家联系第二、五两段,结合链接材料,思考一纸画卷描摹的北宋繁华盛景终究成了谁的梦一场,又将何种情感寄托于这薄绢一张?
得出:
是南渡的北宋遗民的梦一场,寄托着对故土的怀念;
是张择端的梦一场,寄托着对即将失去繁华的感伤;
是作者毛宁的梦一场,寄托着对曾经繁华的感叹与遗憾;
……
(审视画卷,发现画卷作者的良苦用心,感悟本文作者的写作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层次。在此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升华,并总结说明文的写作目的以彰显语文课的语文味)
最后:推荐阅读
阅读提示:《清明上河图的故事》、《解读清明上河图》、《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
(从阅读提示始,以阅读提示终,再次点示学生,阅读提示要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