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目的是赚钱。可是很多人的投资总是亏钱,甚至有些人几年十几年地反复在踩同一个投资陷阱却不知道。其实我在之前的文章中都提到过部分。今天我就帮大家系统性地总结一下,这些投资陷阱。但愿看到的人,没踩过的,以后不会踩到。踩过的人,及时吸取教训。
我们投资任何一项资产获利,都是来自于,其产生的利润或者增值,也就是投资的盈利性和增值性。而增值以后,必须能够卖出去才能获利。所以,流动性也非常重要。比如十年前,我们买了个店面,100万,月租3千,年租就是3万6。现在月租涨到了6千,年租就是7万2。按理说,店面应该增值到了200万。但是如果真拿出去卖,可能是150万左右可以成交。这是由有很多因素,决定的。1是这个街区已经过了辉煌的时候,正在走下坡路。2是当地开了3家大的商业中心,抢了不少流量。3是店面转让的税费扣掉了10%-20%。所以,这个店面资产的盈利性的趋势是往下走的。由于店面的价值就是租金和租金的趋势决定的,他的增值性和流动性肯定也是往下走的。所以,按照现在的月租算出的200万需要打折,才能真正卖出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未来的增值性和目前的流动性其强相关的。通常来说,资产的价格挂得比市场价高一些,就难卖一些,比市场价低一些,就卖得快一些。所以,投资的3要素,盈利性,增值性,流动性,必须全盘去考虑,缺一不可。下面,我们就来分看下近些年,最普遍的6种投资陷阱。我自己,及我的很多朋友,都在上面付出过惨痛的教训。这些教训,有些是钱,比如我在创业上亏的钱,至少在300万以上。也有可能是比钱更惨痛的教训,有因为财务压力导致的各种疾病,如2个抑郁,1个高血压,1个癌症。抑郁大家都知道与心理压力强相关,而高血压和癌症其实也和心理压力关联度非常高。希望看这篇文章的人,能够避免这些陷阱。
1,买房。近几年,倒在这个陷阱上的人,是真不少。买房,有很多目的。目的1,改善。也就是住得更舒服一点。目的2,学区。为了孩子读书。目的3,投资。之前20年,不少人买房赚了好多钱,特别是早年的加杠杆买房。目的4,找对象和结婚。没有房子在见到未来女朋友之前,就被pass了,人家觉得你条件差。即使有了对象,有的甚至谈了多年,买不起房,丈母娘这关就过不了。我在上海的表妹原话是,未来老公不可以没房子,因为我不想在出租房里生孩子。这些都很现实。买还是不买?是很多人考虑的问题。未来只有大城市的核心地段的房产有价值,优质的学区房永远是稀缺的,这2个,也是很多改善人群,买房投资抗通胀的人群,优先考虑的。结婚前,是否淘光家里的6个钱包凑够大城市的首付,然后花掉月收入的50%,供30年,是很多年轻人的大难题。买房是一件非常复杂的问题,这可能涉及到3个家庭的博弈,可能涉及到孩子的成绩和未来的前途,可能涉及到家庭最大部头的财富安置问题。如果都分析,那可能1万字的长文都写不完。今天,我们只谈投资。
1993年,我家在城区买一幢排屋,8万。层高3层半,就是第四层的层高是不足的,面积是没有写进房产证的。楼下前面有个小院子,围墙隔起来的。单层来说,有2间屋子,前后各1间。当初买这个房子,也是为了我在城区读书。但是最后上的小学却不是房子的学区,而是走了关系。虽然,最后我考上了重点初中,也半买半考上了重点高中。我的高考成绩却不怎么样,只上了个三本。这套房子的学区价值几乎没有体现出来。房子在我名下,前几年,我创业艰难时,曾经想拿房子去抵押,估值出来只有40多万,能够借贷的金额只有20多万。而现在我们出租了,租金便宜的很只有2千多,一年只有3万左右。房子现在拿去卖,估计能卖个60-80万。现在城区在拆迁,如果这幢排屋被拆到,估计是置换商品房,实际价值应该在150万左右。但是,现在房地产行业环境不好,拆迁速度已经大不如前了,能否拆到,什么时候拆,都是未知数。我估计10年内被拆的概率在7成左右吧。按照这个概率估值,这房子现在价值70万,10年后价值105万。盈利性价值是每年3万。这差不多是这幢排屋的实际投资价值。
既然买房卖房的牵扯到问题太多,那么在投资上,我们最好是以事论事,先把投资的问题搞清楚。比如之前,我在杭州的萧山看过一些房子,请中介给我推荐过一些房子。距离杭州城区距离近的,江边的奥体版块,中介说前景好,价格贵。距离城区远一些的地方,前景差,价格便宜。我在想,这所谓的前景好,红利都被政府的地皮价格,房地产公司,一房东吃完了。所谓的好地段,价格是差地段的2-3倍,也就是,所谓的投资前景都已经算进价格里了,还有什么前景。这前景又不是我的前景。一栋房子本来价值100万,未来可以涨到200万。如果我是以100万买的,叫做前景好,可如果我是200万买的,还有什么前景。所谓的有投资前景,是有增值空间,如果所谓好地段的房子价格已经很高了。那么,这房子是没有增值空间的,降价的空间还是有不少。
我们回到投资的3要素,盈利性,增值性,流动性。我们先分析盈利性。如果买房是出租用的,那么房子的盈利性是正的,月租减去物业费,折旧费,维修费,就是盈利的数字。如果买房是自用的,那么盈利性就是负的,物业费,折旧费,维修费,都要加起来。再从房子的增值性去看,预估未来3年,5年,10年的房价走向是什么。具体来说,先看城市属于哪一档,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还是二三四线城市。再看属于城市的哪个区块,周边有没有大型商业中心和热闹的街区公园。再看小区档次,维护得如何。最后再看是否学区房,小学排名在第几名,初中排名在第几名。最后,再看流动性,房子有价值,但是卖不出去,价值就要大打折扣,我的判断是只有1年内铁定能卖出去的价格,才有意义。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个实际的分析。目前,我居住的房子是185平方,阳台很大,套内赠送的面积很多,半个厨房,1/3个客厅,1倍的阳台。所以,如果将阳台和厨房都包起来,实用的面积其实也达到了200平方。所以,我们估计房子应该可以卖到300多万。我们这个城市属于二线尾巴,三线头部城市。房子呢,位于核心城区边缘,开车到传统城区的中心点,10-15分钟。小城市嘛,很少人用公共交通,开车还是比较方便的。我们城市最贵的房子在南边,那边是1万8-2万之间。而我的房子,完全是靠实用面积撑起来的房价。房子离我们城区的第一个商业中心,只有2.3公里,离第二个商业中心3.5公里。学区来说,小学排名中等,初中排名中下,可以忽略。我们是浙江的沿海城市,不在杭州城市圈范围内。假定估价330万。综合来说,盈利性,月租5千,年租6万,利润率1.8%,算是很低,中国房租就这样了。增值性,几乎为0,可能未来5年,10年,主要小区在老化,可能未来因为通胀增加个二三十万吧。流动性,在合理出价的前提下,在房子里面,算是中等水平。所以,我下的一个决策就是,年底搬房子后,迅速出手。
我的小学同学张三,就是因为在宁波买一套600万的学区房,压力山大,而得了抑郁症。他在宁波其实已经有一套房子了,400万左右。他买房有2个目的,一个是为了儿子的学区,另外一个是投资。他其实是宁波买房的受益者,宁波大学毕业后,就在宁波买了房子,200万涨到400万,增值有200万。现在这套400万的房子拿来出租,以前可以租4500,现在房租下跌可以租3500。所以,他在2019年时,购入了第二套房子。购入时,他月入3万,他老婆带娃网上兼职月入三五千,房贷每月1万5。现在外贸的形势不好,他的收入从3万跌到了2万。而宁波的房价也有微微下跌。他买的第二套房,整体房价微跌5%左右。就连第一套房的租金也下跌了1000元。我跟他碰面较少,上次一起吃饭时,他自己可能不知道,自己有一句话重复至少五遍,这句话就是,我现在主要是想办法提高收入。他的压力可想而知。我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就极力建议他卖掉其中一套房子。他无奈地表示,家里人不同意,第一套房子,家里购买时,他才刚工作,家里是主力。第二套房子,家里肯定也是出了力的。所以,他重视父母的意见也非常正常。
我知道,人的思维惯性是很难撼动的。就像20年以前,房子不到开始大涨时,真正动手的人很少。你想,那时候对于杠杆的限制非常少。根本不管你买的是第几套房子,那时候完全可以拿200万买2套房子后,再贷140万出来,再去买两套甚至四套。如果等房子上涨后,还清贷款,再贷款,估值上涨后贷款额就更多了。但是那个时候的人们,不相信房价会涨,因为之前房价不涨的惯性思维的影响力还在。就如果现在房价不会再暴涨,人们却依然停留在房子20年暴涨,房子的流动性非常好的惯性思维里。只要我们愿意面对现实,我们就能成为少数从惯性思维里走出来的人。
现实是什么呢?房价的基本面是金融+土地+人口。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现实1,金融政策小心翼翼,即使扶持房地产政策时,也是一边扶持,一边限制。大的政策不让动,比如房住不炒,小的政策不断,比如认房不认贷。现实2,地租经济不可持续。中国的地租经济搞了25年了,也快到头了。我所在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是59平方。香港呢,14平方。也就是二口之家在我们城市住的是118平方的房子,而在香港住的是28平方的房子。城市中有大量空置的房子。中国特殊的财政政策,决定了卖地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收入。所以,没有什么比卖地更重要。很多时候,政府搞基建,建公路,建地铁,建商超,医院,学校,都是为了卖地。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建设能力,实在太强了。不夸张的说,只要足够的投资,人口和就业,以中国现在的建设能力,把地球上的所有人的房子都建了,都没问题。现实3,出生人口萎缩。从最高的1963年的接近3000万,1987年的2500万,2012年的1900万,2016年1800万,再到今年预计是900万。我很难想象,居然有人买房时,对于这个没有感觉。房子是一种商品,是商品就要讲究供需关系。供应过量,需求减少,房价就会下跌。供应减少,需求旺盛,房价就会上涨。人口,金融,以及经济情况决定了房子的需求量。我们的经济情况固然还是长期看好的。但是金融不会一直对房地产把口子开得太厉害,毕竟房价太高的话,贫富的差距拉得就太大了。
你想想,上海的房价如果涨到30万一平方,一套90平方的房子,需要2700万。那么新移民月供11.25万,怎么和上海土著拼。所以,长期来说,大城市的核心地段,还是有略微的上涨空间的,只是投资实在太大的。这种上涨,不会再出现以前的暴涨。沿海城市,大城市城市圈,二线城市,可以抗通胀。三线城市,不涨,微跌,阴跌。四线城市,大跌。增值性与流动性是强相关的。我这里说涨的城市,其流动性就好,说跌的城市,流动性就差。
所以,对于投资,而言,我认为在中国的不同城市,买房对于投资的意义还是有所不同的。四线城市,这是一笔很差的投资。三线城市,这是一笔比较差的投资。普通沿海城市,大城市发展圈内的城市,二线城市,这是一笔普通的投资。大城市,特大城市,这是一笔较好的投资。这些都是就价值而言的,如果价格过高,那么投资前景也非常不乐观。
我们说了,今天不聊夫妻双方的产权之争,也不聊3个家庭之间的博弈。那么买房,在财务决策版块,除了投资,剩下的是什么?是消费。买房除了投资,剩下的就是消费了。大部分人买房,除了想投资赚钱,想给孩子早点储备结婚的房子,剩下来的,要么是改善,要么是首套房,都是消费。消费最主要的原则是什么?是量入为出。也就是自己有多少实力,就买多少东西。这个实力,源自我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力。
就目前的中国而言,买房是人生的最大消费。我感觉就身边的人买房的经历而言,我看到的更多是,草率。假设李四和老婆是一个杭州互联网公司上班的白领,平均月薪2万,在杭州买一套二手房,买个90平方左右,老破小和很边缘的地方不算,中等价位的大概要600万左右。那么首付,就是30%,也就是180万。李四和老婆手里有40万存款,需要两个家庭支援160万,可能是父母的存款,也可能是贷款或者亲戚借款。这160万里,双方父母承担了80万,剩下的80万需要李四和老婆慢慢还。
另外还剩下420万,需要贷款,月供27487元。而他们月收入总共也就4万,出去月供,还剩12513元。就这1万多,还要偿还首付里的80万借款,还要装修,还要生活。可以说,如果收入没有大幅提升,他们到时候养孩子的压力会非常大。再加上还借款或者贷款,这样利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越滚越多,现金流的可操作余地也会越来越小。人的抗风险能力,也就会非常弱。就这个案例而言,我认为李四并不应该购买这套房子。更可靠的方案是买更便宜的房子,或者更晚买房。有人说,不是说大城市的房价趋势长期还是看好的吗?房价涨了,怎么办?就目前的趋势看,就算涨,也是微涨,已经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涨得这么厉害了。所以,专注自己收入的提升,生产力的提升,开辟其他资产投资的渠道,才是自己应该留心的事。
政策,最近,对于房地产的政策一个接一个。比如央媒在表述上,重提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比如认房不认贷,降低首套首付比例到20%,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到30%。
武汉作为疫情前,全国最大的房地产市场,还出台了最具利好的房地产政策。
1,全名取消限购。
2,优化家庭住房贷款套数认定标准。多子女家庭,第二套房认定为首套房,也就是你之前没房的连买两套,都按照20%首付。已经有2套房子的,只要其中一套是出租或者挂牌出售,此时再购买一套房子,也认定为首套。
3,支持居民换购置房,给予税收优惠。
4,给予购房优惠支持,例如1万的家具消费券。
5,调整公积金调整额度。
等等总共10条消费端和供给侧的利好政策。这些政策放在以前,简直是重大利好。估计大部分城市都会跟进。那放到现在呢?这些都是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利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又要开始大涨了。事实上,房住不炒,依然是红线。房住不炒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量入为出买来自己住,是消费用的,国家大力支持。但是投资,还是要打压。就是这么简单。为什么呢?1是因为土地价格太高,对于中低端制造业是非常不利的,资本是逐利的,无力可图的话,无论是国外资本,还是本国资本,要么就是逃走去别的国家,要么就是灭亡,没有其他路可走。2是贫富差距太大,新移民,年轻人,根本没有任何机会,也就没有生娃的动力,甚至没有了拼搏的动力。远有日本房产泡沫破灭的例子,近有香港经济萎靡不振的例子。都是过高的土地价格吞噬一切其他产业的例子。可以这么说吧,过高的房价是经济的慢性杀手。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对于买房的建议,也非常简单,二三四线城市,根本不用急,什么时候买都差不多。一线城市,在能力范围内早买就可以了。根本没有必要为孩子储备一套房产,未来的房产大概率更便宜,储备什么。我们应该为孩子储备更优质的生产资料,应该努力提升他的生产力,而不是为了房子把一家人搞得精疲力尽,把家庭搞得乌烟瘴气。关于一线城市,大城市,还有那么一点点投资的成分在。注意,只有一点点,买房大头还是消费。二三四线城市,买房就是消费,纯粹的消费,不要再想投资,不要再想炒房了。一线城市,量力而为。
但是如果暂时不买房,也不要放弃买房,或者去买车买包买表买化妆品,更不是成为月光族,今朝有酒今朝醉。相对来说,房子几乎是所有消费品里保值率最高的。1克拉的钻戒,回收价格只有20%左右。LV包的回收价在三成左右。别跟我说什么限量款,计算限量款回收价的时候,请把为这个限量款付出的代价也要算进去。汽车更加坑,一辆45万的车,差不多10年时间会贬值掉40万。同时10年时间会消耗掉你40万左右油费保险维修装饰等,另外你还会因为有了车,而感觉自己身份不一样了,活动和消费的距离增加了。方便程度增加后,10年间不知不觉增加的消费也有40万左右。所以,一辆45万的车,10年的消费应该是120万。车和房子通常会被银行认为是资产,以至于很多人帮他们都当成是投资的资产。我觉得这是彻底的误解。车,自始至终都是消费,100%。房子以前是投资,现在是消费+投资,消费为主。只是,房子是比钻戒,包包,手表,化妆品,车子保值率更高的消费。房子即使下跌,也不会下跌太多。房子即使流动性下降,也不至于下降到像手表,包,钻戒这种程度。
我对于房子态度,其实是和国家对于房子的底线政策一致的,那就是房住不炒。不要投资房产,量入为出,自己轻松买得起,就买来住吧。
如果暂时不买房,我的建议是:
1,储蓄和购买稳健的理财,一般为3%-4%。
2,学习投资的知识,并拿10%的流动资金去测试。专注一个投资品,感觉自己有把握了,再加大流动资金的比例。
3,要投资大量和少量金钱,提升自己的生产力,也就是自己的赚钱。可以是专业技术,可以是知识产权,可以是管理能力,也可以理财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买房陷阱的分析,以及躲避陷阱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