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的本身也是有历史性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远古的传说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对于民族先祖的认定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逐渐确立起来的。
“三皇五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就已逐步确立。
“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居神农、黄帝之前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伏羲氏是中国文献记载中的最早的智者之一。一说伏羲即太昊,本姓风。传说他有圣德,像日月之明,故称太昊。
————————————————————————————————————————
一是“伏羲说”
( 1 )汉代应劭记载:“伏者,别也,变也;戏者,献也,法也;伏羲始画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羲。”
( 2 )汉代班固记载:“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始定人伦,画八卦以治天下,治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
此说认为称号“伏羲”,是因为伏羲氏画八卦,“变化”天下,因夫妇,正人伦,揭示了天道规律,“治下伏而化之”,所以称曰“伏羲”。
二是“炮牺氏说”
汉刘歆记载:“太昊作网罟,以佃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这里是说因为伏羲氏作网罟,开辟渔猎时代,猎取牺牲,所以称为“炮牺氏”。
三是“宓牺说”
( 1 )晋代王嘉记载:“庖者,包也,言包含万象,以牺牲登荐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庖牺,亦曰伏羲。变混沌之质,文宓其教,故日宓牺。”
( 2 )唐代司马贞记载:“太皋庖牺氏...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
这里称“宓羲”,是大智之人,认为伏羲氏揭示了宇宙大道,开辟了人类古文明先河,所以称曰“宓牺”。
四是“庖牺氏说”
西晋皇甫谧记载:“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日庖牺氏。”
唐代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太皋庖牺......养牺牲以庖厨,故日庖牺氏。”
在这里,是说因为伏羲氏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原始野蛮生活,开辟了人类的熟食文明,所以称曰“庖牺”。
五是“包牺氏说”
北宋苏辙《古史》记载:“伏羲氏...作网罢,以佃以渔,豢养牺牲,服牛乘马,故日伏羲也,亦曰包牺氏。”
这里是说因为伏羲氏“拳养牺牲,服牛乘马”,开辟了中国原始畜牧业,所以称曰“包牺”。
六是“虑牺之说”
战国《尸子》记载:“虑牺之世,天下多兽,教民渔猎。”这里称“虑牺”,是因为“天下多兽,教民渔猎”,所以称日“虑牺”。
还有其他之说
从各种关于伏羲说法的记载可以看出,每种说法都说明一种“名号”的内容,标志着伏羲功绩的一个方面,反映出伏羲时代的时代内容。
尽管说法各异其实,正如《道藏·洞神部·玄经元旨发挥·三十五章》中所说:“教民伏羲,因以为号”。这种说法说得十分贴切,十分有道理。
“伏羲”是一个因教导民众去制服野兽而得到的称呼。“伏”也可解释为“服”,即制服的意思。“羲”通“牺”,指牺牲,野兽。“伏羲"的本意就是“制伏野兽”。因此,可以说“伏羲”是一个人,是一个“制服野兽的人”。
文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社会创造的。汉字“伏羲”二字本身,也真实地解释了其含意。伏,左边是个“人”字,右边是个“犬”字,犬,兽也。人与兽相伴,这说明伏羲的时代是一个人兽为伍的时代。左为上,右为下,这样排列,说明是人类降伏了野兽,这就是后人记载伏羲“执伏牺牲”的意思。
再释“羲”字。“羲”字的上头,“王”字上面有两点,从羊,羊是兽类的代表,意在表达伏羲所处的时代。在“羲”字的左下方是个“秀”字,秀者,智慧也。右方则是个“戈”字,为干戈,说明是“武器”,这里释为“武力”。
绝妙的是“秀”字与“戈”二字左右相合,说明伏羲是用“智慧”与“武力”相结合征服天下,一统八方部落而称王的。
把“伏”与“羲”二字结合起来,对“伏羲”二字进行诠释,就可以这样解释了:伏羲在人兽为伍的时代,用智慧与武力,一统了天下部落万邦。
因此,我们从前人造“伏羲”二字的结构上,可以看出伏羲所处的历史时代及伏羲的主要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