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时间,跟着xdite学习了如何学习,颠覆了很多固有印象。Xdite的方法很让我们听的进去的主要的原因是,即便现在的学习方法那么多,听起来好像每一个都挺有道理,但最能触动人继而产生行动的,是那些亲身实践来证明给你看,这个方法是可行的“行为艺术家”,而Xdite的分享就是如此。她运用这些方法,在数学、钢琴、语言、编程等各个领域都亲自证明了其有效性。而整个课程中,Xdite爽朗的性格,颇像颜如晶的声音,知无不言的分享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每次答疑都远远超过原定时间,让同学们大呼过瘾,物超所值。
那这三周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呢,现在来梳理一下自己最大的收获:
1. 学海无涯苦作舟?不,我们要快乐学习,甚至让自己对学习这件事上瘾!
长久以来,无论是老师的敦敦教诲也好,家长的苦口婆心也罢,市面上热销的心灵鸡汤也一样,都把学习这件事情形容得异常痛苦,似乎不“头悬梁锥刺骨”,不去“吃得苦中苦”,你就无法撬开知识的大门,无法学得博、学得精。但是这个认知正确吗?
通过xdite老师的分享,我们知道了这件事并不非得如此,还有另外一种学习态度和模式的,那就是让你学会一种“飞起”的姿势,帮你快速跨越学习初始阶段的摸不着头脑、迷茫、易放弃。迅速上手,然后进入上瘾的模式,让学习这件事完全停不下来。
在学习这个“飞起”姿势之前,你必须先拥有这个“快乐学习”的心态,这是让你持续学习的基础。无论你是要学编程还是语言,画画还是乐器,你都要尽量骗过你的大脑,让它认为这件事是愉悦的,而不是痛苦不堪的。因为我们的大脑有遗忘痛苦的自我保护机制。如果你把学习这件事想象的很痛苦,你的大脑会本能去排斥你学到的内容,你一边学,大脑它一边刻意忘,这件事不是更难更痛苦了吗?
所以,第一件事,改变你对学习的刻板印象。不要把学习想象成登山,需要你一步一个脚印地踩结实了才能往上爬,学习不需要那么艰难,不需要你买来一本书,从头开始翻看,死磕每一页,力求每一个原理都看懂。这对初学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恐慌,导致大量的新手还未入门,就先放弃。我们要把学习想象成拼图。怎么理解呢?
就像你在拼图前,必须知道完成时拼图的模样。学习时也同样的,你要先设定一个最终的学习目标
拼图最先做的就是把最边上的框架搭建好,然后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地在框架里面去拼凑成形。学习也是一样,把你的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项目,为完成小项目去翻书、找材料,然后完成这个小项目。
拼图越是拼到后面,越是容易找到线索。学习也是一样,东拼西凑的学个大概之后,你会发现之前理解不了的原理突然能想通了,盘根错节的细节可以得以解释和梳理。
就比如你做菜,不需要一开始就去艰涩地学习怎么掌握火候,肉质要怎么选,这样你太容易放弃了。改变一下思路,去模仿每一个步骤完成一道道小菜,然后等你差不多都模仿实践过了,再来补充那些细节知识,理解那些背后原理,总结相通的道理。换一换顺序,却能让你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让理解能力大大增强。
2. 让你的大脑左右互搏——利用大脑的特征来学习
学习新知识,我们只能通过“已知”去理解“未知”,无法通过“未知”去理解“未知”。而“已知”其实指的是“长期记忆”。
要知道大脑的长期记忆与短期记忆的存储区域是不同的。而当我们在学新知识的时候,它们被存储的位置是在短期记忆的区域。它们易遗忘,容量小。因此,要学会新知识,必须要把短期记忆区域内的新知识尽量快地转移去长期记忆区域。
而大脑的左右脑分工也是不同的,左脑记细节,右脑记整体,左脑擅逻辑,右脑重感知。比如说小孩子的学习,他们大多使用的是右脑,根据观察来进行语音、动作的模仿。而成年人大多偏向于使用左脑的逻辑和分析来进行学习。
知道以上两点,我们就可以打造出一套便于大脑吸收的学习方式,调动起左右脑共同参与进学习的过程中:
首先关闭左脑,利用右脑的重感知和整体的特性,大量进行套路的模仿训练。即遇到A时,解决策略是B。不纠结其原因,先记住这种规律,形成肌肉记忆,并嵌入长期记忆中。
由于上一步骤中大量的新知识已被转入长期记忆领域,短期记忆的空间得到释放。此时,利用左脑偏重逻辑和细节的特性,在短期记忆区域去理解背后的原理和逻辑。利用左右大脑各自的特性共同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过程自然更显轻松,效率也得到提升。
3. 一万个小时太长?德雷福斯模型帮你定位你的目标位置
不得不说,《异类》提出一万小时理论以后,所有人都为之疯狂,因为我们一直以为一个人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已经很难了。现在发现,原来每个人是可以活好几辈子的。这已经刷新了我们的世界观。
可是一万小时的刻意积累,短则需要五年,长则十几年,依然十分漫长。Xdite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德雷福斯模型,帮你把一万小时的迷障缩短为400个小时。
首先,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专家进阶之路的五个阶段(又称德雷福斯模型):
新手:小白,没有任何经验,没有判断能力,容易慌乱。在此阶段,需要得到一步一步的明确指令,不需要太多理解性的东西以完成进阶。
高级新手:小工,有一定经验,对规则有所理解,对知识体系不感兴趣。在此阶段,需要通过观察和模仿高手的更多情境来完成进阶。超过50%的人群,整个生涯都仅仅止步于这个层级。
胜任者:能够独立处理很多任务。有足够多的技巧和经验,能理解专家的抽象观点,甚至可以处理没有解决过的问题。在此阶段,已经足够资格成为一个团队的核心,需要持续苛刻接受挑战性的任务以完成进阶。
精通者:可提炼出一般的指导性方法和架构,对所处领域具有全局思维。并精通应用领域内经典的模式。在此阶段,需要不断积极寻求更大的概念框架以完成进阶。大约有10%的人处于此阶段。
专家:知识和信息的创造者,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甚至可以跨领域去创造新的火花。只有不到5%的人能到达这一阶段。
要完成进阶,首先要定位清楚自己处在哪个位置,然后去定位你的目标属于五个阶段的哪一个层级,并赋予它重大的意义。而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岗位只需要高级新手或是精通者这一层级就足够了。
你有没有觉得巨大的压力瞬间减轻了不少呢?还记得笑来说的吗,我们不需要成为专家才能去做这件事,只需要“足够用”就好。这和Xdite在这里和我们传达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你不用再望洋兴叹地看着一万个小时的目标而裹足不前了,如果你想要进入该领域,只要400个小时,就已经完全足够了。
4. 快速学习的套路
综合以上所说,大部分的学习都可以采取以下的学习套路:
a.找到该领域的大牛,设计高频小套路
b.练习+模仿小套路,加强肌肉记忆
c.进入高级新手阶段,学习中套路
d.练习+模仿中套路,寻求理解
e.学习更高层的套路,不断刻意练习,去精进
我的心得:
最近正好参加了乐乐老师的的课程,在阅读《Succeed》第一章时,作者介绍了在不同情境下,我们对于目标的感知会分为“抽象”与“具体”,“长期”和“短期”。比如说,提问者如果用“明天”这个维度让测试者来描述搬家这件事的话,测试者会倾向于将这件事描绘成“打包行李,搬箱子”等具体的行动;而如果提问者用“下个月”让测试者来描述搬家这件事的时候,测试者会倾向于“开启一段新的生活”这种更为笼统而抽象的回答。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你发现自己缺乏动力,那就去提醒自己长期的目标,用WHY来思考,开启想象的翅膀,赋予它重大的意义。如果发现自己拥有长期目标,但是不知如何开始,不断拖延,那你就想想短期的目标,想想WHAT,让自己把事情想具体,拆分成下一步做什么。通过调整自己的焦点,来促进行动。
高频小套路就有点像用what来思考,它更聚焦在每一步上,因而对于新手来说会更容易上手。
这一整套的元认知的分享我不知道是不是适合所有的人、所有的学科。但是我会很想要去尝试和践行,相对于过去像无头苍蝇一样地去东碰西撞,我好像突然多了好几种武器可以切换着去迎接未知的挑战。而知道这些所有的道理并不会直接改变我们任何的处境,除非你去践行,继而带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