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特别羡慕那些在各种场合如鱼得水的人,他们幽默、风趣、反应敏捷,和绝大部分人都能谈笑风生,而自己对社交有恐惧感,害怕自己无聊,也害怕他人无聊。
社交,名词,它是人类社会的盐。
社交无所谓好坏,主要看自己是否适合,或者说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2020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不管是社交达人还是社交恐惧者都在这段期间重新反省着自己,什么对自己而言才是真正重要的,我们的时间要花在哪些有价值的地方。
和菜头老师把社交区分为批发式的社交和零售式的社交。所谓批发式的社交指的是在大圈子里交流沟通,可能根本聊不上几句;而零售式的社交指的是出门的频率很低,每次见三五个人,每次保持着至少半小时以上的交流时间。
社交还分无效社交和有效社交。这种分法虽然看起来很功利,但是也是对自己时间的一种有效利用,是对我们自己真正价值的认可。我们去社交总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比如见识了大佬,满足了好奇心和新鲜感。那我们为什么会说无效社交呢?是因为见得多了,就会觉得厌倦,因为大部分的言谈,表情,乃至彼此之间的交流方式,看久了之后都会进入固定模式,这也就意味着重复,重复就失去了新鲜感和好奇心。
但是人是社会化动物,让一个人长期孤独的生活,不与社会发生面对面的联系也会产生心灵上的枯竭,会让自己没有存在感。亚里士多德说过,脱离城邦孤独生活的人,不是神灵便是野兽。我们千万年来的进化告诉我们,协作才能生存,协作才能体现我们的价值。
那有什么好的办法既开放眼界又能更深入的滋养心灵呢?去大圈子里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组成小圈子的朋友,所谓朋友就是那些知道在什么时机,以什么方式,对你进行批评和劝告的人(和菜头语)。
所以,朋友不在多在精,社交也是如此。既要有可以交换的价值(独处才能精进),也要有必要的自我宣传(社交是最好的场合),这样才能举头并进,成为他人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