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微信公众号》,ID:Rong 大物 文责自负】
省流摘要:
可以打三星半到四颗星
比起八公,我更愿意称其为“十五年来重庆的变革故事”
好评了一处,差评了三处,但整体还是非常肯定的
首先要说明,我写的这一篇是2023年中国版的《忠犬八公》,并非是之前经典的日本电影。
其实我是不打算看的,因为之前已经看过一遍原版的《忠犬八公》了,但机缘巧合下还是看了。
先说说整体印象吧,还是不错的,或者放开来说,是挺不错的。如果按五颗星的标准来评分,我愿意给到三星半或者四颗星。因为整体质量还是很高的,只是在故事的叙述处理上,我觉得仍有需要提高的空间。
那么下面进入正题吧。
这部中国版的《忠犬八公》故事背景是重庆,在原版的故事基础上,改编增加了一家人和八公(电影中叫八筒,我后面也就叫八筒吧)的相处情节。整体故事架构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还是教授与八筒的情感故事。但相比于原版单纯的人与狗的情感,这一部电影我更愿意称为作者对重庆的情感。
因为全篇抛开教授与八筒这一条主线,大概刻画最多的便是九十年代末重庆人的生活了。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便大胆猜测,这部电影的导演,或者编剧,肯定有一个是重庆人。看完后一查才发现,果然,编剧张寒寺便是重庆人。不出所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通过电影各个镜头与细节的刻画,不难发现,拍摄中夹杂了太多私人的情感。与其说这一版是想要翻拍一部中国版的《忠犬八公》,倒不如说是借着八公的故事,翻拍一部重庆变革的生活史。而且镜头之细腻,台词之刻意,肯定是只有地地道道的重庆人才能写的出来。而且也暴露出来很明显的想拍摄自己家乡的野心(这里我不禁偷笑一下)。
当然,我其实是并不讨厌也不反感作者拍摄重庆的。我觉得文艺创作的核心思想之一正是如此。我们身为某一个地方的人,肯定是想,也应当为自己生活的地方出一份力。哪怕仅仅是为了成全自己心中的情结,也是一件好事情。而且只要不影响故事的主旋律,更多的加入生活中的细节会更加的接地气,也使得故事更加立体。所以我是并不反感的(相反的,我自己也亦然有同样的情节,想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更多的展现出我所钟爱的南京)。
而且在这一部电影的拍摄中,我能深刻的体会到创作者所付出的心血。因为几乎完美的还原了当时重庆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刻画重庆人日常的饮食,独有的跨江索道这样充满情怀的交通工具,结婚婚礼的习俗以及穿插全片地道的重庆话,还有九十年代独有的电话IC卡等生活场景,非常细节。而且在故事的最后,索道的整修以及棒棒这一行当的消失,也都能反映出创作者对于重庆这些年来所发生改变的感慨。挺好的。
我们要拍一部中国版的忠犬八公其实是不容易的,因为这个故事真的有太多太多的人看过了。要拍出特点,让人能记得住,肯定需要一些独特的视角。之前我看过美国版的《忠犬八公》,说实话看完之后并没有很感动,可能是因为原版在前,又或者是因为美国人配上八公这个名字总让我跳戏,所以看的就不算很满意。而如今我们中国人要拍自己国家的忠犬八公,肯定不能完全把着力点放在教授和爱犬的情感上面。那样必然毫无新意,大家也无需再掏一张电影票钱去重温一部高清原版,肯定要加入我们自己的东西。所以我能想到,创作者一定是借着这故事本身,拍出一部接地气的,同时反映时代发展的新故事。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一部2023版的《忠犬八公》了。
好了,关于故事的主线我不想多说。因为忠犬八公的故事很多影迷已经非常熟悉了。除了上面所说本片看点是的关于重庆的本地生活与中国城市改革变迁外,我还想说说电影中我觉得好的和不好的两面。
首先说说好的吧
故事拍的很细腻,非常细腻,甚至过分的细腻。能让人感觉到导演是很用心拍的。尤其是在很多细节处都下足了功夫。比如对着八筒喊儿子的时候出现真正儿子的镜头,又比如陈教授通过接电话否定了女儿男朋友的片段,这些都是通过使用镜头语言,或表现出诙谐幽默,或侧面反映人物心情,处理的很好。同时,电影中还有数不清的音效对故事场景的烘托,如菜市场陈教授看到八筒时,屠夫斩肉的声音暗示了八筒所处的险境,又如最后一次陈教授出门时,恍如飘来的佛铃声(虽然之前便立了flag,但这一阵佛铃我更是确定陈教授这一次肯定是回不来了),而在陈教授病倒后,渡轮那长长的汽笛更像是哀伤的悲号。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非常走心的细节,可以说是很好了。更不用说光影的处理以及前后一些细节桥段的呼应,都是恰到好处,使得这一部电影的完成度非常的高,很值得肯定。
所以看完电影后我感叹,拍摄本片的徐昂导演,真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细节狂魔,这以后的剧组可有的受了。
再说说我觉得不好的吧
第一个是故事的改编
这一部中国版的《忠犬八公》在原版的基础上,加入了陈教授一家的人的情节。我觉得这个当然是创作者为了突出重庆当地特色而刻意加入的。因为只有将一家人的故事融入进来,才能更好的展开重庆人日常的生活状态,比如吃、比如行、比如当地的方言,甚至有一些粗话的碎嘴子。也能更好的借着这一家人的转变来揭示时光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但有一个问题比较讨厌。在原版中没有太多的人物出场,因此观众可以更加聚焦在教授和八公的感情线上,比较单纯干净。但这一版加入了太多的家庭成员,那么感情线就增加了。好的一面来说,感情能够更加具体,能更丰富的展开叙述。差的一面就是,在120分钟的时间内很难面面俱到。其实从时间上来看,光说教授和八筒的感情已然很勉强,还要兼顾的家庭每一位成员对待八筒的态度和情感,就很难。
到最后就变成,教授给人感觉变成了关心狗多过关心子女的怪老头(南京话叫拎不清),而其他的家庭成员变成袖手旁观不好参与的看客。很尴尬。
尤其在故事的后半段,你肯定要将故事铺陈到八筒独自一人坚守等待教授的场景上。那么只好选择女儿来当这个“坏人”,在八筒犯了一次拆家错误后将它送走。
我总觉得这一段铺设的不够好,但又很难的用一些巧妙的方式来转折清楚。可能恰恰就是因为引入了太多的人和太多复杂的情感,反而把这件事搞复杂了。
我认为这是第一个相对比较失败的地方。
第二个是陈教授的选角
我依然觉得陈教授选择冯小刚导演是有些欠妥的。我不否认冯小刚导演的演技。但看完电影后始终让我觉得冯小刚导演还是太北京爷们了,真的不像一个怕老婆的“耙耳朵”。他在电影里不是雄起一回,是一直雄起着。那种北京爷们头昂昂的姿态是放不下来的。这个就导致了这个角色和完整的电影情节有些跳脱,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剧情的需要中。
同时,我也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一部重庆的戏,一定要找一个北京人演陈教授。如果把陈教授这个北京人的身份摘去,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重庆人,我觉得并不会有任何问题。即使后面儿子要去北京,去就去好了,和父亲曾经是北京人也没太多关系。更何况,父亲是北京人这个身份也没在后面有太多体现。
第三个是分支太多,略有些散
本片还是野心太大了,想在一部电影中展现太多的东西。比如重庆人在二十年岁月变迁中的生活,比如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儿子邮件特写,可惜我没看清),比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比如耿直不受待见的教授和教育系统现状,还比如狗狗之间的甜蜜爱情。
这些点是好的,但是我觉得太碎了。每个点都出来那么一下,结果就造成了在最后无法串联起来。很多的点都不能画上句号。就拿狗狗之间的爱情来说,在后面,那个小母狗就这样消失了。当然,它的消失无关痛痒,可是这也是一个侧面反应了东西太多,装不下了。
毕竟,一部电影只有120分钟不是?
好了,说了这么多,似乎看上去不好的要比好的多。但其实我心里还是对这部剧有很大的肯定的。更欣慰的是,咱们中国电影的水准品质是越来越高了。以往去电影院,还经常会看到一些拍摄手法故事叙述都很拙劣的片子,白白浪费掉一张电影票。而这一部《忠犬八公》,能看的出来已经是中国电影成熟化的一个体现。无论从镜头、故事、脚本、灯光、音效,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或者说下限的一个提升。我相信照这样的趋势下去,咱们中国的电影以后也会越拍越好的。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2023版《忠犬八公》的全部影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