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环境也是营商环境

  舆论环境也是营商环境,且是十分重要的“软环境”。良好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不仅需要政策支持,还需要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段时间以来,网上针对企业和企业家,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各类不实信息时有出现。“个别自媒体账号破坏企业声誉、诋毁企业品牌,敲诈、勒索企业。”具体来看,这些账号有的通过捏造事实、主观臆断、恶意关联、添油加醋等手法“泼脏水”,有的大肆泄露个人隐私、虚构私生活话题、关联炒作负面新闻,种种不实声音在舆论场流布成势,给当事企业带来巨大困扰。此外,“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等说法不时冒头,虽不针对具体企业、企业家,但杀伤力更大,在无形中加大了经营主体的心理负担。

在一些账号毫无节制地“带节奏”下,部分公众对涉企政策、企业和企业家群体产生了误解、误读,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舆论常常出现不合常理的“一边倒”现象。比如,在一些相对客观理性的财经文章下,评论区却遭遇网民质疑“收费说好话”,而情绪化的文章却往往获得极高点赞和转发量。

“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舆论对企业发展而言,同样如此。如若让涉企业和企业家的造谣、攻击、诋毁、抹黑信息广泛传播,必然破坏营商环境,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挫伤企业家的积极性。

日前,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除了开展专项行动,还要建立长效机制,明确侵权信息的认定标准,为平台审查划好底线,如此才能治标也治本。一些机构和账号之所以敢“顶风作案”,重要原因在于违法成本低。对违法和扰乱秩序的宽容就是纵容。对于恶劣行为应加大依法整治力度,只有执法真正“长牙带刺”,才能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同时建立科学明晰的举报制度,监管部门对于涉企举报信息应及时予以核实,避免借举报搞恶意竞争。

好的舆论环境,有利于资金资本资源富集、优化要素资源配置、蓄积发展动能势能、实现价值跃迁;有利于为企业成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清气朗的环境空间,更好发挥示范带动集聚效应;有利于强化区域形象品牌塑造和传播,赢得良好口碑和广泛支持,提高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有利于增强一个地方组织系统和内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