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情感|依恋的形成
01
幼儿园的家长日,孩子们大致会有三种表现方式:
安全型:看到妈妈在门口,笑逐颜开,放下手里的东西,朝妈妈扑过去,然后紧紧抱住妈妈。
回避型:看到妈妈在门口,没什么反应,仍然玩手里的东西。
矛盾型:看到妈妈在门口,显得有些矛盾,看了看妈妈,想过去,但又有犹豫。
依恋就是一个人的情感能够向情感对象打开。依恋的类型可以分为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紊乱型。
安全型依恋,是因为我对你的渴望,得到的是比较一致的积极回应,而最终我确信这份表达是基本受欢迎的。
回避型依恋,是因为我对你的渴望,得到的是一贯冷漠的回应,而最终我阻挡住我对你的渴望。
矛盾型依恋,是我不能从你那儿得到稳定风格的回应,你忽冷忽热,于是我的情感表达矛盾了起来。
02
依恋的发生是因为自体都在寻找体,“我”永远都在寻找“你”。如果我对你的渴望得到了积极回应,那这份动力就在我和你之间建立了一份链接,我就会表达对你的依恋。
最合格的父母,就是给孩子安全的依靠,让孩子觉得,我不会控制你报复你,但你需要的时候,我都在。
依恋的对立面是自恋,也就是你的生命力都憋在自己体内,对外部世界失去了兴趣。咨询师对这样的来访者,妈妈对最初的婴儿,都需要扮演自体客体的角色,让自体能够伸展、表达自己的能量。
我就是曾经对外部失去兴趣,感觉外面是黑暗的,令人紧张而压抑。觉得每个人都有不怀好意的一面,不会保守秘密,所以不敢展开真自我。失去攻击性和活力,陷入矛盾和回避形依赖恋。
03
妈妈以及其他抚养者要允许儿童使用自己。孩子,特别是婴幼儿,需要“我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个世界”的感觉,这样他才能够把他的动力指向客体、指向万物、指向世界,成年人也是一样。
最好是在孩子时学会依恋,学会低头,学会去信任一个有力量同时善意的情感对象。希望在“我”不能控制的边界之外,有一个善意的“你”存在,这时“我”愿意向“你”低头。
我发现我从小就是回避形人格,没有学会依恋,也很少低头,总是独来独往,能不求人的尽量不求人。但我结婚后,老公成了我依恋的避风港,特别幸福。特别有了孩子以后,虽然睡不好吃不好,当看到孩子朝我爬过来,含着笑,依恋着我,下班回来,奔向我给我拥抱,我莫名的想哭,被依恋的感觉真好。
04
敲黑板:
依恋意味着我能够向你表达出我的动力,分为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紊乱型。依恋的对立面是自恋,妈妈对最初的婴儿需要扮演”自体客体”的角色,让婴儿觉得妈妈好像是自身的一部分,可以像控制自己的手臂一样控制妈妈。最好是在孩子时学会依恋,学会低头,学会去信任一个有力量同时善意的情感对象。
当我结婚,依恋丈夫,当了母亲,被孩子依恋,悉心照料孩子,也会更快成长,在关系中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