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觉得毛主席超爱看书学习,单单一本《资治通鉴》就被他翻阅得“支离破碎”,我想,毛主席能够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恶劣环境下领导最广大的贫苦大众走向革命的胜利,与他超爱读书是离不开的。可为何毛主席就能做到书不离手,而且把书也看进去了呢,要知道,在我们身边,100个人估计也找不出这么一个这么爱读书的人呀。
《为什么是毛泽东》的第一章阐述了为什么毛主席能够如此热爱读书热爱学习。读了这章,我想到了一个心理学——人的逆反心理。
那个年代,除了官商巨贾,就是广大种田的穷苦贫农,那个时候,读书是官商巨贾的特权,贫农是没资格也没时间金钱去买书读书的。
那个时候,毛主席他父亲做了点小生意,置办了些田产,那个时候,毛主席家境是可以支撑起他的学费的,可虽然有了资产,但毛父还是觉得读书是上流社会的事,他们家现在没有那个闲情逸致去读书,所以总是让毛主席去干农活而不让毛主席看书学习。这个时候,人的逆反心理在幼年毛主席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毛父愈发禁止毛主席看书,毛主席就愈发想要看书,后来父子关系闹得也是很紧张,后来,毛父给毛主席布置了相当重的农活,希望毛主席每天的时光能够被这农活填满,这样毛主席就不会成田想着要看书。可是毛主席岂是那么容易就妥协的。他每天都想法设法提高干农活的效率,以便每天干完农活后可以有时间看书,这样,在毛主席每天都能完成老爹交代的较重的农活任务之后,毛父也不再干涉毛主席看书了。
反观我们现在,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人中龙凤,希望孩子能认真读书,恨不得把书山都搬进孩子的脑袋里,甚至有些父母,叫孩子一门心思的读书,其他什么都不用管,最后却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巨婴,这真的是对孩子好吗?而且,每个人都有逆反心理,你越是叫我这样做,我就越是要那样做,父母你越是要叫我好好读书,我就越不喜欢读书,最后就排斥读书,早早的辍学出来社会混。
我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我总是不会强迫家里孩子们学习看书,他们爱玩就玩,爱看书就看书,只不过,在他们看书的时候,我会让他们认真,如果一会看书一会玩,就会被我批评。
我弟和我弟媳本身没读几年书,早早的出社会赚钱养家,也是早早的体会到人情冷暖,他们深知在现在这个时代,没有知识是行不通的,最后只能是做人下人,所以,总是强迫孩子学习,经常听她对孩子所的一句话就是“学习是开心的是快乐的”。当场我就想反驳她,可最后还是忍住了。心想,按照这样下去的话,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快就会出来,到时候她就会讨厌读书学习了。
虽然我工作已经8年了,可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我本身也得进场接受培训,每次出门培训,我都会对儿子说“因为你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所以你每天都有进步,因为你每天都有进步,所以爸爸也必须每天都有进步,所以爸爸也是需要去学习的”。
在儿子的心理,我这个爸爸是无所不能的。某天在给他洗澡的时候,他说“爸爸你真棒,什么都会”说着就举起大拇指朝我额头点了个赞,我对他说,因为爸爸每天都学习每天都进步呀。儿子说“爸爸,累不累呀?”
我汗,小小年纪就知道累。。。我对他说“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累很辛苦的事,但学习能让我们掌握知识,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所以爸爸每天都坚持练习”也不知他听进去了没有。
其实,不管如何,要想孩子自觉自发的热爱学习,父母本身也得作为榜样啦。要是我和妻子吃完饭收拾好后拿起本书坐在书桌上看书,而不是躺在沙发上刷手机,那就算孩子在玩,他看到爸爸妈妈在认真看书了,他也会拿起书过来看的,虽然他还不认识字,虽然他每次集中精神看书的时间很短,但这也足够了,毕竟孩子还小,成长的路还长着,养好习惯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