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算是比较自律,起码没有躺平,每天能早起坚持学习,成长的动力比较坚定,有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这是很好的生命状态,比如昨天,用一个白天的时间看完了《未来教师》这本书,根据二八定律,总结了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
一、认知模式改变,自我认识和行为才能改变。这与《认知觉醒》和逆熵增者的理论是类似的,只不过自己没有深刻地实践,可能在当下记住了,却没有深刻地刻入生命状态,所以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观察和学习他人、行动进行认知升级。学习肯定是艰苦的,自在不成人,如果感觉很轻松,那么收获可能只是错觉,这是知识的同化,而不是新知识的吸收,认知系统很大可能仍然处于原来的状态。任何大师后面都有刻苦努力的经历,我们常常怀疑别人是不是天生具备优势,但现实是按普通人的努力程度,还达不到拼天赋的程度。有些人比你走得远站得高,并不是他比你能干,而是他每天比你多走一点,多做一些。改变观念,应该从行为入手,而不是只是听讲座。不是优秀了才开始做,而是通过做才变得更加优秀。
二、对经典,需要报以啃读的态度。放慢速度,反复阅读思考。步骤;1、圈画。2、空白处写批注,包括心得或中心思想。3、读完一章后,不断提炼文章核心观点以及内在思路和逻辑结构,画出思维导图(需要练习这一技能),将文本内容结构化。4、针对核心观念或关键内容,与他人讨论咨询交流,或者进行主题式阅读。5、阅读后写内容综述或心得。这跟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阶段的路径是一致的。熟知不一定就掌握了,只是单纯掌握理论是没有用处的,啃读要从当下的自我阅读开始,进行海量阅读+耐心专注体验顿悟式阅读。
三、学校是道场,工作是修行。转换心态很重要,你可以说自己是一年365天在工作,也可以说自己一年365天在休闲,喜欢就不会累,所以要赋予你的行为极大的价值,把学习看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看作是自我精神的满足,明白学习和工作跟养生、休息、身体健康是不冲突的,不断成长能成为自身快乐的源泉。人们常说要挑战自己,打败自己,这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固态的不足的自我来看待,我与我不是敌对的,所以其实更应该说要发现自己和绽放自己,通过不断磨砺,让内在的自我绽放更动人的风采。这种磨砺与学习,别人不会为你负责,只有靠自己。学习不是一份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可能会长期不见成效,也可能某一天跳跃式地一举成功,厚积薄发,所以要耐得住寂寞,相信自己。当然,也不要只看到学习,教育教学及学生发生好的转变,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学习的价值所在。立己达人,也为他人发光发热。
四、要培养掌控时间与转换思维能力的本领。所谓职业,就是比业余者有更专业的思维和精湛的技能,这些成就和付出是成正比的。人是活在时间中的,要学会压缩时间,比如短时间调动全部生命力量攻克一件事。有时候拉长战线,反而拖沓,反省自己经常加班加点,其实是因为缺乏计划和效率低下,所以要先有预设和计划。需要锻炼自己快速切换思维的能力,这些需要专注的精神状态,学会在当下行动。关于时间掌控,还要充分利用暗时间,反思当下这段时间我还可以做什么事情,并每天进行复盘、总结、反省。
最后是关于创造,以前总认为创造是高大上的事情,其实创造就是点点滴滴的新尝试。比如我这个寒假的自律自觉,开始开垦新观念新教学,开始不断地记录和反思,开始重拾写作,开始加入成长共同体,开始进行时间的记录与复盘,开始不仅制定各项计划而且付诸行动,这就是创造。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即时出发,永远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