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3再读《论语》

很多今人推崇明朝王阳明,甚至有言论称此人是孔子之后的天下第一人,连亚圣孟子都盖过了,不得了!

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是开天辟地吗?我看《论语》与《孟子》中,很多次提到关于心学类似的言论,所以我以为,后世儒家弟子的学说,都是研究孔孟学问的“读书笔记”。

王阳明提出心学,其宗旨在于“致良知”,《王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学是内修,就好比是“独善其身”,而儒家思想还有一个端点是外达,就好比是“兼济天下”。我对心学兴趣不大,我关注的是儒家思想如何在当下语境中被人理解和接受,进而被实践和运用。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语出《论语.里仁》)

孔子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崇尚仁爱的人,去厌恶和憎恨一个不崇尚仁爱的人。一个人如果崇尚仁爱,懂得去关爱他人,没有比这再好的了。一个人如果厌恶不懂得仁爱思想的人,目的是什么呢?你厌恶人家对你有什么好处呢?目的是为了不让那些坏毛病,坏习气在自己身上发生和出现。

孔子接着说,能否有一天,哪怕只有一天,用所有气力去行使仁爱的思想和理念呢?我从来没有见过力量不足的人。这样人可能有,但是我没见过。

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仁爱这种德行,需要的不是肉体的力量,而是心志,是内心的志向和追求。只要想去学好,手无缚鸡之力的三岁孩童也能做到,但如果你内心不想学好,纵使有力拔泰山之力也毫无用处,学不学好,不在于身体力量,而在于内心。心学没那么玄奥,道理就这么简单。

“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但茶余饭后对人品头论足也是人之常情,问题是,你谈论他们的过错和缺点的目的是什么?是羡慕嫉妒恨人家加官进爵,还是眼红人家发财致富?批评他们的缺点,你身上的缺点并不会因此而减少,但赞美他人的优点,你身上的优点却可能由此而增多。批评他人,就像面对一面镜子,镜子里的人是我,批评别人的时候其实是自己在照镜子。你懂得道理,言之凿凿批判他人,那你自己又做得如何?如果批判他人而又不能促进自己改善提高,这种批评除了在社交上树敌之外,毫无意义。

孔子说,我们之所以厌恶那些不具备仁爱,缺失道德的人,最终目的不是批判他人,而是要警醒自己,让那些坏思想坏毛病不要发生在我们身上。如果只知道拿着道德的杀威棒去审判别人,而自己不去做好,这样的人是伪善,最可耻。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论语心得(四) 文:recycler 7/93,10924字 感谢第23位朋友 里仁篇第四 (一) 子曰:“里仁为...
    Recycler阅读 1,029评论 0 1
  • 论语心得(十七) 文:Recycler 20/106,127015字 祝福各位朋友鸡年大吉,新春快乐. 阳货篇第十...
    Recycler阅读 1,042评论 0 1
  • 你同学的身价都上亿了,你还在因为早上起不来而迟到。 我们总觉得出来社会上混得差是家庭条件造成的,其实是从进入社会的...
    坚持Benoy阅读 98评论 0 1
  • //xml FragmentTabHost fragmentTabHost =null; //图片资源 priva...
    星彬阅读 365评论 0 0
  • 花艳丽,朵娉婷, 绿叶青葱衬影灵, 久处不知香满溢, 启窗忽见彩蝶萦。
    小薇_阅读 276评论 1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