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关于阅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各有受益,有人喜欢专注的读,有人喜欢泛泛的读,有人喜欢边读边写,有人喜欢在原文上画重点,批注等等,我读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随心所欲的读,零碎时间,睡前或早起读书,总之阅读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如果不阅读,比不吃饭还不舒服呢!读书也和吃饭一样,饭吃完了要消化,要排泄,也就是吸其精华,去其糟粕,读书也要消化,输出,按照我的阅读习惯,读进去的东西肯定是五花八门的,如何整理成有序的,有用的?合适的办法就是写文章或者演讲,这两种方法都会将原本无序的内容梳理出来,找到一个线头,一点点拉出来,绕成漂亮的线团!阅读是杂乱的,写作,演讲是线性的,或者自命题,或者受邀讲课,就会让自己静下来,分析听众和读者,尤其是演讲,需要之前了解受众是哪些人,他们想听什么内容,如今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时间有限,也不想花了时间,听一。段没有任何养分的课程!所以一般受邀讲课都会提前对听众的情况做个详细了解。最近有一个课程,主题是国学经典与智慧人生,听众却但是听众却比较特殊,大部分都是教授英语的,我在思考如何和这个群体沟通国学教育内容呢?我想起蔡志忠老师的一句经典语录,一只小鸟对长颈鹿说,你长得很高大!但是我会飞!在自然界,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生存下去的空间和能力!上天赋予每个生命独特的能力,来应对生存的环境,让每个物种都很好的生存下去,以保证生物链的平衡!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通过很多模式,沉寂了近百年的文化花了几十年复苏,还有很多人对国学经典的认识有误区,不是所有人都很快的能够认同,但是,儒家文化早已渗透到我们的血液中的!只要我们是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提到儒家文化,国学经典,就会有莫名的亲切感!听着圣贤的话语,犹如圣人临在眼前谆谆教导!所以我们的心就是圣殿,当我们诵读起国学经典,我们内在就会共振,我们内心就会想通,不信,我们可以试试,比如,和我一起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瞬间,觉得自己内在有所提升,对对方的评判降到最低了!原本内心在想,这是个什么人啊,今天要分享什么?话不会浪费我的时间呢?听到了孔子先师的话瞬间告诉自己要做个君子!如果他讲的东西你都会,就当做温习了,如果他讲的不好,不明白你也不用生气或者评判,这也是一种礼貌,一种君子风范!另外,任何教育模式最终的目标是提升我们的智慧空间里,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如今互联网+时代,我们点击一个按钮就可以查到我们想要学习的内容,古人说:“方便出下流”因为太方便,让我们失去了思辨能力,让我们节奏越来越快,让我们凡事都找现成的,缺乏了一种匠人精神!为什么快餐店的饭永远没有妈妈做的饭好吃?因为妈妈做饭有心有爱,而快餐店是按流程操作,永远都是一个味道!为什么复制品没有原作品耐看,因为原作品里面有作者的思想和灵魂,而复制品是机器制品!为什么此刻在一起沟通比起把课程录制下来播放给大家听的感觉要好?录制好了播放是被动的听,而在一起我们的内心却可以彼此感染到对方!这就是在一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