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这本书的读后感,那一定是“真”。
真问题
首先是张文质老师这本书的受众是很多的,包括家长、教师:家长又不限于父亲、母亲,甚至可以说完完全全包括了整个时间序列中已经发生过的故事的经历者和见证者;教师不仅是所有教学阶段的老师,也可以是广泛意义上会影响教育的所有人,社会、家庭、学校等主体也是其中的大受众。
除了受众广泛,内容也很丰富,整本书的故事展开都是围绕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又很接地气。比如说讨论到父母如何看待孩子,特别是如何看待孩子的缺点。孩子为什么会在学校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为什么有些“成年人”会是“巨婴”?为什么需要保护孩子的童年?这些问题是无论作为教师还是作为家长都避免不了的,是值得研究的真问题,这些问题有现实意义。
真研究
很多时候,读起张文质老师的书会有一种诗人般的浪漫,如落叶般的思绪涌上心头,不得不发。这些文字看似散乱,却体现了每天的教育反思。其中的一些针对“真问题”进行的深入思考,会引起我们的很多共鸣,提供了很多思路:讨论到父母如何看待孩子,特别是如何看待孩子的缺点,张文质老师提倡把孩子的缺点看成是特点,父母要以平稳的心看待孩子的发展,要有长远的眼光,要会接纳孩子的一切,尽可能给孩子自由的环境与足够多的爱,充分地接纳与理解以及支持。另外分析了孩子为什么会在学校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要尽可能从家庭生活中找寻原因。当一个人在生活中产生一些解决不了的困惑时,不妨回头看看童年,因为童年有时候会对人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当然回溯不等于回忆,而是带着更有力量的自己旁观自己的过去,为过去的自己出谋划策从而达到自我的升华。我想这大概就是研究的意义吧。
真收获
那我们为什么要一次次的提出问题呢?又或者说提出问题者易,实践出真路子者难,那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发问又一次次自我反思呢?那是因为我们可以看似往复的过程中实际上每次都是新生,每一次的研究或者是简单的梳理都是在与自我对话,今天依依讲得很好“没有什么比自我进步更让人感到快乐的了”,我们会在反思实践的圈中找到自己成长的痕迹。因此,感到迷茫就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