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尽早给患者以及生活中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诊断,我们需要收集各种信息,再处理信息,获得正确的结论,从而发现真问题。
那么我们第一步就是获取信息。
但是信息如茫茫大海,我们需要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撒网式搜集,搞得精疲力尽,却最终不知如何处理收集回来的一堆干扰信息。
比如病人来就诊,可能带来的就是各种各种的症状。那我们医生是不是应该把所有可能跟症状有关的疾病都列举出来呢?
这很不实际。医院人满为患,医师留给每个病人的时间非常有限,我们根本不可能去全面的罗列出所有的可能性,医生为了快速诊断,就必须根据病人的症状,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尽可能在短时间获得诊断。
正确的方法是:带着假设收集信息
医生根据症状判断疾病,很像是侦探探案。根据凶案现场的蛛丝马迹,还原整个案发现场,这就是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
设想我们普通人临时扮演侦探到凶杀现场破案,面对同样的现场,我们和专业侦探观察到的东西,得出的结论,可能一致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
1.低手找遍可能性,高手找突破口
作为业余侦探,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缺乏最基本的寻找线索的能力。同理,作为初级医师,面对一个症状,把所有的可能性想个遍,没有一个突破口或者切入点。
2.低手面面俱到,高手合理排序
因为没有线索,我们业余侦探恨不得把现场的每个细节印入脑海,希望面面俱到,毫无遗漏,但其实并不知这些细节有什么意义,可以从中获取哪些信息,更谈不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了。医师也是这样,年轻医生可能提问非常详细,从职业、爱好、既往病史,恨不得从头发问到脚指头,耗时费力又不讨好。厉害的医师是根据突破口,把可能的疾病按照发生的概率排序,从可能性最大的疾病入手进行排查。他们问的每一个问题,都没有什么口水话,他们因此获得的信息,要么成为诊断的依据,要么用作排除诊断。
3.低手依赖检查,高手针对性检查
低手因为不知道那些信息才是对诊断疾病是最重要的,因此会特别依赖辅助检查,撒网式开出大量的检查单和化验单。高手则是对信息处理后,已经有了初步的临床诊断,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诊断,在必要的时候才做有针对性的检查。
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先要对问题形成预判,然后按照先排除后证实的方式获取信息。
寻找有效的信息有三个标准。
第一个标准:寻找可以定性的信息
定性的信息,意味着这个信息必须能排除什么,或者能证实什么。比如说有患者胸痛入院。我们根据胸痛的位置和性质初步考虑是心肌梗死,我们需要给患者做心电图、查心脏坏死标志物,这些结果能进一步证实或排除胸痛是否由心肌梗死引起。
第二个标准:保留尽可能少的同类信息
过多的信息似乎让我们能参考的情况更加全面,但实际对决策质量帮助并不大。那些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判断的信息,一个就足够了。
第三个标准:获取影响后续决策的信息
我们获取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接下来的治疗,如果获取的信息不影响下一步的治疗决策,那这个信息及时正确,也是毫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