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真相,让我们在历史的海洋里,汲取营养,开阔我们的视野。
今天我所讲的这个历史的事件,有点损人利己的行为,可以说宁愿牺牲小国的利益,来暂保自己国土的一时的安宁。可是,到头来,还是拿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个事件就是英国和法国实行的绥靖政策。
那什么是绥靖政策呢?让我先说一下大体的意思,就是对侵略者妥协、姑息,用牺牲别的国家人民的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以求得自己暂时安全的政策。
说道这里,您或许就明白了。对,就是英法两国,为了换得自身的暂时的安宁,去不得罪德国,宁愿眼睁睁的看着德国去侵略别的国家,而置若罔闻。
英国和法国,在当时毕竟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说,在德国侵略的当初,是很忌惮英国和法国的,但当德国迈出了侵略的第一步,英法两国竟然实行了绥靖政策,这也是德国所希望看到的,也无形中膨胀了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欲望,从而更快的危及到英国和法国的国家安全。
为什么会如此说呢?那我们就通过历史事件来证明这一切吧。
那我们先看看在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的事件。
英法两国眼睁睁地看着奥地利灭亡而不过问,认为这是一件无法挽回的事件,为此保持沉默。
英法等绥靖主义者认为,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巨大灾难,所以不惜以任何代价在欧洲大陆维持和平。他们认为可以通过谈判避免战争,力图和希特勒达成和平协议。这是最圆满的结局。
从这一点来说,虽然与英、法两国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当时英国和法国对于德国的侵略行为横加指责,德国也是会顾虑三分的。有句话说的好,唇亡齿寒吗,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英国和法国的想法很圆满,但现实就是现实,希特勒却“不买账”。希特勒指使苏台德的法西斯分子大肆进行分离活动,并指责捷克斯洛伐克统治者迫害苏台德的德意志人。德国随即以武力相威胁,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了割让领土要求,要求占有苏台德等地区。
面对德国法西斯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企图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把苏台德区“赠送”给希特勒,与希特勒达成妥协。
并希望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推动德国向东进攻苏联,而自己坐收渔利。因为当时英法两国是有点憎恨苏联的,毕竟当时苏联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了。
为了圆满解决当前的形势,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
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英、法、意三国经过紧急磋商,分别表示,它们会为捷克斯洛伐克而战,或提供任何军事援助,答应希特勒的一切要求,只是要求希特勒不再发动新的战争。可以说这只是英国和法国一厢情愿的想法。
不久四国便正式签订协定,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把这次会议称为“慕尼黑阴谋”。
张伯伦回国后,在机场就挥舞着协定宣称:“这是历史上第二次英国首相从德国带回保持尊严的和平,我相信这就是我们一个时代的和平。”
当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后,德国更加肆无忌惮。1938年10月1日,德军开始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其他住有日耳曼人的地区。
1939年3月,斯洛伐克地区分裂主义者蒂索按照希特勒的旨意,宣布斯洛伐克“独立”,要求德国“保护”。
3月15日,德军开进布拉格,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这使德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扩张步伐。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而苏联出于对自己国家安全的考虑,对英法两国的不信任,于1939年8月,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划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在英、法的绥靖政策纵容下,德、意、日三国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于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迅速增长起来。
“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而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则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鼓励了侵略者的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从英国和法国两国的绥靖的政策来看,其实只要认清了法西斯的面目,就要当机立断,从源头切断,以至于等到发展到了强大,就很难收复了。如果当初,英国和法国联起手来,法国在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不会被德国攻克。也毕竟会延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或许更有可能第二次世界大战会被掐死在萌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