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有反抗,那就意味着你已经同意了。” —— 伍迪·艾伦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你会发现,你的孩子特别喜欢跟你反着说,特别喜欢跟你抬杠,特别喜欢表现得很叛逆,不同意你的观点等等。
比如,你在聊起小孩小升初时的学校选择时说起某个学校时,他会说这个学校不好吧,我的同学都没有去这个学校的。
认真观察他们的反驳,你会看到,他们的反驳论证多以感情为基础,而不是逻辑。
那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喜欢反驳呢?
这里要提到发展心理学里的一个核心概念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它是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社会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持续发展的体验和主观感受,这种感受能给人以指引,鼓舞人们的行为,同时,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能感受到自我价值和满足。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
1.ego-identity:最基本的层面,指的是个体通过心理社会功能来探讨自我的综合能力。
2.个人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指通过自我与环境的相辅相成、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个体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要素,能够区分自我与他人不同。
3.社会同一性(social identity):主要是一种团体归属感、一致感,也就是关于国家、种族的自我的部分。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在发生巨变,容易出现自我同一性的危机。虽然自我同一性的寻求是持续一生的过程,但是在这里极易出现问题。
如果青少年能够将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整合起来,把自己眼里的“我”与别人眼中的“我”统整起来,就会形成一个完全且健康的自我同一性。而如果青少年无法获得充分的信息来认识自己,就会发展成“角色混乱”。
在青少年时期,个体会经历一个自我探索和自我发现的过程,他们试图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表达不同意见,就是一种寻找自我,建立自我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认同的探索:青少年在形成自我认同的过程中,可能会通过反驳来测试和挑战现有的观念,以此来探索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
2. 独立性的建立:通过反驳,青少年可以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这有助于他们建立独立性,减少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
3. 自我表达的需求:青少年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反驳可以是他们表达自我和寻求认同的一种方式。
4. 认知发展: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在不断成熟,他们开始能够进行更复杂的逻辑思考和批判性分析,这可能导致他们对周围世界持有不同的看法,并试图通过反驳来表达这些看法。
5. 社会化过程: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青少年通过反驳来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和协商,这是社会化过程的一部分。
6. 心理发展: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包括了对权威的挑战和对规则的测试,这可能表现为对成人或权威的反驳。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反驳行为都是积极的自我探索过程。有时候,过度的反驳可能是情绪问题、沟通障碍或其他心理因素的表现。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要通过倾听、理解和适当的引导来帮助青少年健康地发展自我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