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白马寺
如果说昨天游览白马寺用一个“热”字形容感受,今天游览华山就是一个“累”字。眼睛累,心理累,腿脚更累。
昨天下午3点半勉强在身体中署的极限前游览完白马寺,便上车逃也似的跑了,一路向西向北,途中路过老子写下5000言道德经的函谷关,之后的路远远望去,便开始显得起伏不平,不时会钻进山中长长的隧道,又或是山在一侧远远的相伴相随。
随着起伏蜿蜒的山路,不自觉间海拔也在不断的爬升,路过一处茂密森林处,从略微高出的公路上能看到林中的鸟儿,不时飞出林稍,在空中盘旋,好不自在,看到公路左侧一路牌显示:鸟类自然保护区。人类一边汲取着地球的养分,一边用自己的力量回护着其它物种的和平共处。
到达华山所在地
时间将晚,不到7点时终于到了提前预订的酒店,急匆匆下车打开车门时,预期的热气没有热情扑面,伴随而来的却是稍有湿度清清凉凉的空气,本稍有疲倦的身体一下子支棱起来。
根据酒店的建议,第二天一早6点起床,吃过早餐后坐上酒店的车直奔华山游客管理中心,那里已经排起了长长的蛇形长龙队,排队尾随前行,因为现在还不是人最多的时候,中间栏杆空余出好多,两个孩子兴奋的在一个又一个围起来的蛇形栏杆中追逐奔跑,许是觉得这种小面积内弯弯曲曲的方式特别有趣。
一大早不到八点,温度30多度,还是有些闷热,但所有游客都各自戴着口罩,配合管理者扫码及出示绿码,这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没有分争,甚至没有任何议论之声,大家有序前进,从长蛇的口中鱼贯而出,依次接受检票登上上山的大巴车。
入华山
话说:自古华山一条道。事实上接下来半个多小时的大巴路程,够古人走上一天的时间了,大巴车不停的在山中盘旋,时而爬升,时而下坡,看前边那辆大巴车,像一条毛毛虫一样这山爬上,那山爬下,神出鬼没。
毫无疑问的是车一直在向山的深处前进,经过无数的无名山以后,终于到了西峰山脚下,走过一二百个台阶,到达乘坐索道处,有些没来得急买票的,一边随排队鱼贯而入的队伍一起前进,一边手机扫码支付买票。
西峰索道
华山西峰索道,全长4211米,是目前坐过最长的登山索道,不知道还有没有更长的,时间15-30分钟不等,猜测大概是要看乘坐人数来调整运行时间吧。
看缆车在粗大的钢丝绳牵引下,快速的飞升,飞过山下丰富的绿植,飞过半山腰光滑的裸石,飞过或尖、或圆长满绿植的山顶,不停的飞升,就像没有止境,直到一层一层的薄雾出现在缆车下,直到远处浓密的白云遮蔽了脚下的山。
此时,眼是极累的,想能拍下所有的景色储存在脑中,心也是极累的,努力搜索所有读过的诗词歌赋,想借以抒发下此时的心情。当看到缆车的一侧玻璃上贴着庆祝党成立100周年的图画时,终于情感有了寄托。
浓的像山中的云,坚的像壁立千仞的山,像从山上不断流下的水,在心里不断汇聚,不停的循环,慢慢的填满胸腔,妥帖的流到身体的每一处,让人心生荡漾,沉醉其中。
下了西峰索道,海拔已经接近2000米了,两个孩子一直夸张的缩着脖子,两手交叉抱着自己的身体,嬉皮笑脸的说:冷死了,冷死了。山下气温31度时,在陡然上升至2000米后,气温大概只有二十四五度,特别舒适的状态。
登顶西峰
爬了百十级台阶后,便到达西峰顶,要过中间那段百十米长,无树无绿植光秃秃的山脊才能到达西峰顶上的莲花宫,才能看到沉香救母的斧劈石。小宝用笑中带颤抖的声音说:妈妈,妈妈,我害怕。我也不知道她是拿我开涮还是真的害怕,只管一只手紧紧的抓着一边粗粗的锁链,一支手紧紧的抓着她的胳膊,我知道,虽然山下便是看起来伸手可挽柔软的云,但云下亦是悬崖峭壁,开不得半点玩笑。
真庆幸在出游前专门跑去买了双新鞋,鞋底齿痕都是崭新,没有经过摩擦与不停的踏压,阻力和抓力会更好一些,走在山脊上,因为高度的原因,完胜儿时爬堂屋屋脊那种紧张的感觉。脚上的山上有些地方有人为切割的一些浅浅的台阶痕迹,用来增加阻力,有些地方完全没有。只能走在那经受风吹雨淋,日月风霜几近光滑的山体表面,不由的心里喊一声,刺激,真刺激!
到达三圣母殿边游览边休息调整后,继续向山后走,依然是沿着山脊,此时一直的前进并不是因为多勇敢,而是想一直向前总会有向下转弯的下山路。没想到前边还有一个小峰,好像是沉香救母斧劈石的所在地,记不清了。上小峰要在山脊上再爬一个这样的台阶。
莫名的看着便有些兴奋,有些年龄大的退休人员游客,都稳重的选择从旁边更为光滑,且有些倾斜的似路非路那边过,为了不侮辱自己的年龄,我果断的和小宝说定方法后,让她两手死抓铁链,脚底踩实,我随着她一起,始终将她保持在我胸前的位置,脚下确定踩稳以后,一手紧抓铁链,一手揽腰抱起小宝向上爬,如此不几下便上得更顶之上。实在是因为我看旁边那更光滑且向外倾斜的路,心里打怵。
终于到了沉香救母的斧劈石这里。简介牌介绍说,这是此处山岩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成,后人根据石头联想到沉香救母这则故事,故以此命名。不得不说命的好,命的妙。
西峰彻底逛了个明白后,尾随踽踽的队伍一路向南峰而去,南峰是几座峰的最高峰,虽比西峰只高出200多米,不去一观总会有些遗憾,走啊走,爬啊爬,走走停停,站站坐坐,山下那个俗世傀儡中的造型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此时又开始怀念起光秃秃山脊路。虽会心跳加速,至少不会气喘吁吁。
正在尾随上南峰的队伍不断的爬着一级一级台阶时,不知何起一抬头,看到一个时常在网络中见到的挑夫,用一根扁担,两端用一根粗绳子分别绑着两大提的矿泉水,我还仔细数了数,一提4行6排24瓶,一端就是48瓶,两端加起来96瓶。他们挑一次,一瓶水是1块钱工钱。
我问身边的大宝:累不累,她说累,再也不想来了。我给她指了指已经缓慢超过我们的挑夫问:人家累不累。孩子没有坑声,看了一会儿,手抓着铁链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不知道有没有的土,默默的跟在后边向上爬去。
终于到达南峰,见一块金庸先生的题字石“华山论剑”赫然立于山顶之上。金庸先生给与了华山太多的梦想,也造就了多少人的武侠梦想。
考虑体力问题,下午1点左右便开始从南峰而下,一路又向西峰而去,下山的路在绿荫遮蔽的清凉舒爽中一路轻松而去,虽有些余心不甘,却也是几近倾尽全力,所以与孩子相约,下次再来,一定要去过一过长空栈道,或者来个夜爬华山,去东峰看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