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兴起的意识流,伍尔夫应该是李坤老师喜欢的作家。意识流是自外界或内部无意识中的某些信息、情感、欲望以连续运动的方式进、出意识的过程。这样的写作过程,大多建立在心理层面,和之前的众多流派一样,依然是主客二分,李坤老师显然认识到这一点。人与万物共生共存,他一次次对自己叩问,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独创了意象流写作。
李坤老师《永无岛》里的人名,似乎已暗藏了创作脉络。刘清江——留一片清澈的江湖,藏着作者的愿望;汤因比——12册巨著《历史研究》的作者,讲述了世界26个主要民族文明的兴起与衰落。藏着作者对未来的担忧;伍尔芙——英国意识流代表人物,藏着作者的敬意。
意象,熟悉古诗词的人不会陌生。情景交融,由物及我、由我及物,往复回流,达到物我同一。《永无岛》中写到:“聚居地的房子首尾相连呈环状,红墙灰瓦醒目而凄清,小草坪被围在当中;聚居地周围的大草地修剪得很平整,四面零星插着一些小木桩;一面红蓝两色的三角旗飘扬在旗杆上,表明这是公国的首府所在地……”诗性的语言,自然地流淌出来。看似写景的文字,每一句都充满张力,向前推进。物有了生命力,读者融入其中,和它一起呼吸,生发出新的意象。公国的首府会是一片世外桃源吗?随着文字的停顿,我猜测后面会不会打开一片澄澈清明的世界?
“不,海鞘是不可能被渔网捞上来的。我仔细看着渔网,那些红通通的小球不见了,变成翻滚的一卷卷钞票……”我的呼吸随着文字沉下去。海鞘,在网中挣扎,脑部一点点被蚕食,由高级动物退化成低级动物。
我加快阅读 的速度,不再一句句解读。文字是作者“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质变。是对自己内心不断追问的体现,一个个意象的串联,换化成一片道境。
我随着环形的螺旋通道不断下潜。最后,我像吸附在礁石上的海鞘。李坤老师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生活世界,读后意蕴在脑子回旋。这是美的体现。
不说了,我现在是无脑的海鞘,已进入彻底的虚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