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片房屋中传来一阵电铃声,惊醒暗藏在岩石间的野花,它们引导我的视线……”这句寻虎式的语言,吸引了我,顺着主人公的视线,走上那条被苔藓覆盖的平整又弯弯曲曲的小路,进入永无岛----公国的核心区域。
这是李坤(寻虎)老师发表在当代小说上的中篇小说《永无岛》的开篇。
这种语言,就是寻虎老师的意象中的语言,360度无死角,几乎是完美诗歌般的语言。我也是被这种类似的语言吸引,才参加寻虎老师的写作培训班的。
按照老师教的阅读方法,第一遍快速认真,读审美感受,第二遍找意象以及其他。我认真读完了李坤老师的《永无岛》。那里的公民与世隔绝,他们在沉入的海底生活,他们全部附着在瞧石上,不需要人类的肉体血液脑髓以及手和脚,一切将由神经网指挥控制,对外只有两只两只蜻蜓传递指令。
我是从去年年底前加入寻虎老师的写作群的,也是从寻虎老师那里才知道,“意象”这一词的。在我粗浅的认识中,这大概是一个最深刻,最难以捉摸的文学概念。
对于意象的小说创作,我至今仍是个站在意象的门槛外。跟着寻虎老师学习以来,在我的头脑里,关于意象依然空空如也。但,也是我至今所作努力的方向,何时,我也能用意象这种方法,构建自己创作的框架呢?
老师的这部作品,又一次打破了我按照传统的“LOCK系统”的写作方法,我再次意识到小说原来可以这样写。
老师的永无岛是一个大意象,在这里,小盆地(直径大约一公里左右,近似一只鸡蛋)、首尾相连呈环状房子、小木桩、红蓝两色的三角旗、一条被苔藓覆盖的平整小路……老师用这些意象概念,为我打开了彼得·潘的永无乡。
这篇小说,我觉得就是卡夫卡《变形计》差不多的类型,幻想或者说是科幻系列小说。
我是对照老师的阅读姿势,第一遍阅读快速认真,读审美感受。第二遍找意象以及其他。就是读完整体的感受就是寻虎老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充满意蕴意境,难以言传。不要去解释它,也不要去写读后感书评之类,阅读的姿势该如何转变?
掩卷之后,我也试着揣摩意境,喝鱼汤、尝滋味,我品尝到了什么?
美在意象,或者美是意象。
我的眼前浮现的是伍尔夫大公和她的一群所谓富裕生活的公民,最后进化成无脑人,在海底如同海鞘般活着。
寻虎老师用神奇的脑洞,大白话又是那么简洁的语言,创作的这篇《永无岛》,读后,如亲临的场景,那所谓理想的世界、美好的福址,却让我后背惊悚。
也许这就是意象创作的美与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