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个月月初的时候,收到妹妹发的微信,问:“在干嘛?”
我们之间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系了,一般都是有事情才会联系。我以为她是有什么事找我,然而聊了几句,问问彼此的现状后,便没了下文。
前天,她又发微信问我在干嘛,同样是闲聊几句便结束了话题。
昨天晚上,又收到她发的微信:“睡了吗?”我同样是耐心的回复,潜意识里觉得她肯定是有什么事找我。
我猜想,她一定是有什么难以启齿的事,一直在拖着,在寒暄了一阵后,便决定主动问一下。
我说:“你找我是有什么事要跟我说吗?”
本以为是自己替妹妹解了围,没想到她的回答却让我自惭形秽。
妹妹回复:“没什么事,就是想找你聊聊天!”
我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复。妹妹那边倒是非常迅速地发来大段的消息,让聊天继续了下去。我们聊工作,聊电影,聊爱好,一直聊到快12点,才互道晚安睡觉。
其实,好长时间没有联系的我们并不是没有话聊,而是没人主动,一旦有一方主动,话匣子就会打开,那些互相缺席的时光里总有很多想要分享的事,总有很多想说而没说的话。
(2)
和妹妹结束聊天后,我迟迟睡不着。我再想自己怎么会变成这样,怎么会认为别人找我肯定就是有什么事,而不是纯粹的就是想找我聊聊天。
难道,没有事,就不能聊聊天吗?何况还是亲人之间。
在古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人们会选择用写信的方式,把想说的话写给想告诉的人,即使很慢,很麻烦。然而写信的过程和等待回信的期待,却很美好很难忘。
后来,有了电话,联系人很少,但都是最亲近的人,联系的很频繁,会隔三差五地打个电话,互相问好倾诉。
现在,聊天软件越来越多,联系起来越来越方便,联系人更是成百上千。然而,真正可以聊聊天的人,却是屈指可数;真正经常联系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亲人和朋友之间,互不联系成了常态,漠不关心也觉得理所应当。自我安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要忙的事情,导致曾经的亲密无间渐渐裂开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当我们想起来去联系许久未曾联系的亲人朋友时,大多数情况下,却是因为找不到可以借钱的人了,我们知道亲人和关系要好的朋友是肯定会借钱给我们的人。
所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观念,许久不曾联系的人,忽然聊起天来,定是有什么目的。
我会这样想并不是个案,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聊天软件越多聊的越少,联系人越多联系的越少,这便是速食文化发展的产物。
有人规定没事就不能找亲人朋友聊聊天吗?谁说聊天非要带着一种什么样的目的?
或许,就只是想知道“你最近好吗?”,就只是单纯地想找你聊聊天谈谈心,就只是纯粹地想来一场思想的交流。
(3)
我想,每个人都会打心底里拒绝那种带有目的性的聊天,也会拒绝那种毫无意义的闲聊。
但不会拒绝出于关心的“最近好吗?”每当许久不曾联系的人偶尔给我发“最近好吗”时,我就觉得有一股暖流涌进心田,像是遇见春风那般,觉得心情愉悦,聊起天来也轻松愉快。
也不会拒绝和他人聊聊对某件事的看法,对某本书某场电影的感悟,对于有趣的思想和灵魂,应该没有人会拒绝。
妹妹说:“任何两个人之间的联系,都必须有一方先主动。”
希望你我都可以做那个主动的人,去向许久不曾联系的亲人朋友发一句:“最近好吗?”去和他们聊一聊彼此缺席的时光,去聊一次以关心对方为目的的聊天。
如果对方问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你就大方地告诉他(她):“没事,就是想找你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