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的书全是散文,是因为我一下子就买了两套八本散文集。一套是汪曾祺先生的四本散文集,分别是《人间草木》、《人间有味》、《人间邂逅》、《人间有趣》。另一套是四位超级名家散文集,有《老舍经典散文集》、《朱自清经典散文集》、《叶圣陶经典散文集》,还有就是今天看的这本《沈从文经典散文集》。
知道沈从文先生是在一篇阅读短文里,应该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说的是沈从文先生小时候读书逃学被罚跪树下,老师这样说的:“树木是往上长的,你却要往下跪,人必须要求进取,不能自轻自贱,而要自尊自贵!”在老师无数次严厉批评和耐心开导后,沈从文痛改前非,再也不逃学了。特别是田名瑜先生最用心了,在他的悉心教导下,沈从文先生努力、认真、专心地学习,背诵了大量古诗文。对进步非常大的他,田先生是这样称赞他的:“才峻而气清,怀虚而志亢。”
对民国时期大师们的作品我有些偏爱,还知道沈从文先生是汪曾祺先生的老师,他们亦师亦友,也是很让人向往的。
沈从文先生描写黄昏有一种特别的味道,里面有一种说不清的凄美。如果仔细想想,这笔下的黄昏又是矛盾的,既有欢乐又有悲伤,既有动人心魄的美,又有深入骨髓的伤。先生在写泸溪的黄昏时,我读来读去,一连读了好多遍,试图读懂它,可惜我天生愚钝,到现在也无法了解其中深意,只能胡乱猜测了。
泸溪的黄昏,沈从文先生用了大量的影子来描写和衬托。黄昏里,人只剩下这影子,河里河岸也只剩下船的影子,长堤岸上,一堆一堆人影子移动。这些会不会有所指,或者是他自己的眼睛不愿意看。其实,人的经历,一定会让这个有经历的人写出非一般的文章。感觉泸溪的黄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而是人多船多,因为那时候很多人是生活在船上的。这黄昏写得有静有动,有色彩,有人气,大概还是在写生活吧。历史是一条河,似乎都是书信格式,是沈从文先生这个一个名字叫“三三”的,落款他自称二哥。开始我认为是给他弟弟写的,后来越看越明白,这是给他的爱人写得的。
这样就明白了,沈从文先生写黄昏就是写思念啊,一直说他的文章沉稳,果然如此,如果只是看其中一篇文章就断章取义,这恐怕是不行的。
沈从文先生十万字左右的小说《边城》,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里面也有写黄昏的片段,随便挑出来几句就足够我们学的。比如,我还是很喜欢这几句话“黄昏那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这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似乎沈从文先生还有一部叫《黄昏》的作品,不知道是小说还是什么题材。据说是描写湘西的。
黄昏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时刻,自己总感觉它是和凄美悲壮联系在一起的。大概是我年龄大了的原因吧!年轻时可不是这样的感觉,那时候的黄昏,给我的感觉是无边的壮美;是宽广的波澜壮阔,总是能给予我无穷无尽的力量,在最艰难的时刻,我沉浸在家乡的黄昏,看着夕阳西下,把手中的烟头狠狠扔在地上,再用脚踏上几下,转身离开,休息好了继续玩命地干了。
名家笔下的黄昏,总是让我感慨,大约是他们的生活经历实在是太丰富了。读完这篇《泸溪黄昏》,我仿佛眼前出现了幻觉,在美丽湘西的一条河岸,一个美丽的女子,不是在茶峒的碧溪蛆,是泸溪县一个绒线铺的女孩子, 黄昏薄暮,落日沉入大地,天上暮云为落日余晖所烘炙,剩余一大片深紫时,她 默默地站在那里,等待着心中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