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所谓选体(选诗时代不同,体制随异,今人例谓五言古诗为选体,非也),柏梁体(汉武帝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用韵,后人谓此体为柏梁体),玉台体(《玉台集》乃徐陵所序,汉、魏、六朝之诗皆有之,或者但谓织艳者为玉台体,其实则不然)、西昆体(即李商隐体,然兼温庭筠及本朝杨、刘诸公而名之也)、香奁体(韩偓之诗,皆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宫体(梁简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其他体制尚或不一,然大概不出此耳。
宫体,指以梁太子萧纲为中心形成的一种诗歌创作风格,和前面提到的以时而论相一致。
柏梁体,指每句押平声韵,全篇不换韵的七言诗。得名于汉武帝所建柏梁台。
选体、玉台体、西昆体、香奁体分别对应《文选》、《玉台新咏》、《西昆酬唱集》、《香奁集》,都以诗文集得名。后两者相对风格统一,但像《玉台新咏》是自汉、魏到南朝梁的诗歌总集,归为一体很不妥当。《文选》也是类似的情况。
又有古诗,有近体(即律诗也),有绝句,有杂言,有三五七言(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楼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日此夜难为情。”),有半五六言(晋傅玄《鸿雁生塞北》之篇是也),有一字至七字(唐张南史《雪月花草》等篇是也。又隋人应诏有三十字诗,凡三句七言,一句九言,不足为法故,不列于此也),有三句之歌(高祖《大风歌》是也。古《华山畿》二十五首,多三句之词,其他古诗多如此者),有两句之歌(荆卿《易水歌》是也。又古诗有《青骢白马》《共戏乐》《女儿子》之类,皆两句之词也),有一句之歌(《汉书》“枹鼓不鸣董少年”,一句之歌也。又汉童谣“千乘万骑上北邙”,梁童谣“青丝白马寿阳来”,皆一句也)。
现在的近体诗,一般指格律诗,包括了律诗和绝句。这里的近体仅指律诗,将绝句另列,可能和不同时代的不同划分有关联,也可能是严羽的认识偏差问题。
至于后面的那一段。唐以前写诗风格多样,以抒发性情为第一。尤其在格律诗盛行之前,对句数、字数的自我限制并不严格,不应该有如此多的诗体分类。
按照已完成的作品去强行划分诗体,未免太死板。试想下,假如汉高祖当时兴致勃发,在唱《大风歌》时多唱两句,岂不是又要增加一种“五句之歌”?
有口号(或四句,或八句),有歌行(古有鞠歌行、放歌行、长歌行、短歌行。又有单以歌名者,单行名者,不可枚述),有乐府(汉成帝定郊祀立乐府,采齐、楚、赵、魏之声以入乐府,以其音词可被于弦歌也。乐府俱被诸体,兼统众名也),有楚词(屈原以下仿楚词者,皆谓之楚词),有琴操(古有《水仙操》,辛德源所作;《别鹤操》高陵牧子所作),有谣(沈炯有《独酌谣》,王昌龄有《箜篌谣》,穆天子之传有《白云谣》也),曰吟(古词有《陇头吟》,孔明有《梁父吟》,相如有《白头吟》),曰词(《选》有汉武《秋风词》,乐府有《木兰词》),曰引(古曲有《霹雳引》《走马引》《飞龙引》),曰咏(《选》有《五君咏》,唐储光羲有《群鸿咏》),曰曲(古有《大堤曲》,梁简文有《乌栖曲》),曰篇(《选》有《名都篇》《京洛篇》《白马篇》),曰唱(魏武帝有《气出唱》),曰弄(古乐府有《江南弄》),曰长调,曰短调。
这里的概念有大有小,全都并列铺叙,杂乱无章,缺乏系统。
歌行,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歌行属于乐府诗大类的一种,不适合和乐府诗并列。
琴操,是一大类,结合琴曲而成的作品。《琴论》:和乐而作,命之曰“畅”。言达则兼济天下,而美畅道也;忧愁而作,命之曰“操”。言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引”者,进德备业,申达之名也;“弄”者,情性和畅,宽泰之名也。
至于曲、唱、吟、咏、歌、谣等等,是相互关联,甚至可以相互替代的,并非是可以严格区分的概念,汉语的博大也体现与此。有时同一个作品,命名为吟还是咏,也是有偶然性在里面。
《广韵》:吟,长咏。
《说文》:咏,歌也。曹操《步出夏门行》:歌以咏志。
《广韵》:唱,发歌也。
《毛诗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
戴侗曰:歌必有度曲节,谣则但摇曳永诵之,儿童皆能为,故有童谣也。
《诗·关雎疏》:篇,徧也。出情铺事,明而徧也。
……
对于这些定义,历代又各有些不一样的地方。严羽仅仅以示例的方式摘录,从分类看,认识和表述有些过于肤浅。
有四声,有八病(四声设于周颙,八病严于沈约。八病谓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之辨。作诗正不必拘此,蔽法不足据也)。
“四声八病”,是齐梁时期发现并运用于诗歌创作的声律要求。
四声:指平、上、去、入。对比现代汉语拼音,前三者相对好理解,“入”是最难的,甚至说,像我这样的,已经不知道入声该如何发音,只有粗浅的认识,或者凭借一点点感觉,体会哪些是入声韵。
八病:指作诗时,在运用四声方面所产生的毛病。起初应是针对五言诗,后面针对面广些。
平头:五言诗的第一、二字与第六、七字(下句第一、二字)声调相同。
上尾:五言诗的第五字(出句最后一字)与第十字(对句最后一字)声调相同。。
蜂腰:五言诗一句内第二字与第四字的声调相同;或第二字与第五字同是浊音声母而第三字是清音声母。
鹤膝:五字句首尾皆清音,中一字独浊,则两头细中间粗。
大韵:五言诗两句之内有与韵脚同一韵部的字。
小韵:五言诗两句各句之间有同属一个韵部的字。
旁纽:五言诗两句中,有相同韵母(声调相同)的字出现。
正纽:五言诗两句内杂用声母、韵母相同的四声各字。
避八病应该就是格律诗的起源。严羽“作诗正不必拘此,蔽法不足据也”的说法,是和现代对格律诗研究是相对一致的。从诗的本身出发,合律自然是好的,以律害文却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