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中学德育教育新举措
一一溯乡土资源 促怀德教育
“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句话概括了检验一所学校一切工作的标准。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教育,首先应做好“立德”,用美好的环境陶冶人,用先进的事迹感染人,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
富平中学一贯狠抓学生的德育工作。刘校长常言:“家国情怀年年讲,德育工作时时做。”新学期伊始,富平中学重溯乡土资源,力促怀德教育。
1.国旗广场命名为怀德广场
富平中学南邻怀德大街,走进富平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怀德致远”四个红色大字,立体厚重,庄严肃穆。感恩怀德,实现人生远大理想,令人振奋,促人奋进!“怀德致远”身后为国旗广场,新学期将之命名为“怀德广场”。广场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注目仰视,使人肃然起敬! 广场周围矗立着崭新的德育宣讲栏。
2.用富平先贤为楼宇冠名,并赋予新的含义
据《富平县志》记载:“富平为丰镐北地,其民有先王遗风,勋业节义,接踵前修,教厚力本,遍满境内。 士习尚忠义,孝友朴实,民吃苦安分,敦厚古朴。”
厚重的文化孕育造就众多德育活教材。民谣曰:
文有杨爵,
武有王翦。
孝子梁悦,
忠臣张紞。
丕扬审案不转堂,
魏征一梦斩龙王。
太史文学李因笃,
抗英英雄张南亭。
胡笠僧督军开封府,
有前辈转战陕甘宁。
……
新学期富平中学立足于乡土文化将四座教学楼依次冠名为王翦楼、景翼楼、丕扬楼和杨爵楼。将运动馆、综合楼、图书楼冠名为青云馆、树基楼和因笃楼以纪念和缅怀抗英英雄张青云,原陕西省易俗社社副社长高培支和关中鸿儒李因笃,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如青云馆取青云之志,青云直上,树远大志向之意。树基楼树取种植,培育之意,基取根基、基础之意,告诫学生抓好根基和基础。
师生们一致认为:先贤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先贤是一颗定位的恒星,先贤是一座引路的明灯。仰视一位先贤铭记一段历史,树人生之镜,立奋斗目标。
3.用风景名胜为校园道路冠名
富平县素有关中名邑之称,地域辽阔,富饶膏腴,风景优美,自古就有名扬渭北的富平八景。金粟山被称为“渭北小华山”,历代文人雅士多有诗词描述赞美。富平中学将校内三条东西向道路自南向北依次冠名为锦屏路,玉带路,金粟路。校内有两条南北大道,东侧的冠名明月路,西侧的冠名为宝峰路。其中锦屏、金粟、宝峰、明月为富平四大名山,玉带取自于八景之一玉带环流。玉带指富平老县城东门绕城而过的玉带渠,即温泉河,流水宛如一条玉带,曲折婉转,潺潺流淌,滋润着无数良田。每当春夏,稻绿荷艳,与南湖相映,一派河湖风光美如仙景。师生漫步于校园,家乡美景铭记于心间,爱家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4.探望慰问富平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
一字能明察秋毫,一语可道破天机,一个简单的故事会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10月22日上午,富平中学组织开展了探访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主题活动。参加活动的有富平中学副校长杨永亮、工会主席刘爱荣、团委书记丑涛涛及部分师生代表。探访团一行在富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电视台及当地政府相关人员陪同下,先后来到宫里镇大樊村、到贤镇西仁村和曹村镇小贾村,探望慰问了袁宝印、惠文学、赵希望三位志愿军老战士。
代表团分别向三位革命前辈献鲜花,以表达敬仰之情。然后师生们围绕在他们身旁认真聆听了三位革命前辈的战斗故事和先进事迹。
惠文学老前辈说,他现年92岁,自己在连队担任机枪手,部队在攻打三八线时,与敌人反复争夺阵地,全连150人面对强敌殊死搏斗,杀敌无数,许多战友不幸牺牲,最后仅剩他和一名战友安全撤回。战后,惠文学荣立三等功。袁宝印前辈,现年93岁,中共党员,老前辈曾任志愿军部队卫生员。赴朝作战期间,负责伤员救治和转运工作。赵希望前辈,现年87岁,当时担任空军25师机械员,和战友们不分昼夜、一丝不苟地维修战机,在抢修中型轰炸机中荣立集体三等功。
老前辈们讲的绘声绘色,脸庞时有泪珠滑落。先烈们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精神极大的感染了在座师生。慰问团师生纷纷表示要牢记革命前辈重托,将他们光荣事迹广泛宣扬,进一步培养富中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崇尚英雄的情操。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教育的活教材。”富平中学从实际出发,立足于频阳厚土,纵览大美河山,追溯先贤志士,利用乡土资源,激励学子求学励志,树立家国情怀,这一举措必将在新的时代结出新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