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一个巧言令色的人,他的心灵一定是不干净的,一定是不诚恳的,这种人你一定要小心啦!当孔子讲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二千五百年前。他是在山东讲的。但是,二千五百年之后我们在北京的人就可以“巧言令色”吗?你“巧言令色”就是有仁德了吗?你就可以去交“巧言令色”的朋友吗?不是的,还是“鲜矣仁”。如果一个美国人,他“巧言令色”就好吗?不是的,他“巧言令色”照样“鲜矣仁”。这就叫作经典。这种话为什么我们不去读?
杜甫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假如你真的在一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环境之中,一个人如果不会“感时花溅泪”,不会“恨别鸟惊心”,这种人没良心!所以杜甫不是他自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乃是普遍的人性都是如此。这叫作千古之作,这叫作永垂不朽。没有任何的政治势力,没有任何的经济势力,可以使那些东西永垂不朽,只有人性。人性不在杜甫那里,不在孔子那里,在我们自己这里,这叫作经典。
经典不只是有了性情的涵养,不只是对我们人性的光辉启发,它又是最好的文学著作。所有文学家只不过学到经典的一个面向,他就足以成家了。唐宋八大家是不需要先读的,因为他们是中等层次,他们从哪里学来这些文学技巧?从“经典之作”。所以,你想要有好的文学素养,直接读经典可节省你很多时间。有人曾经说:读经这样一种教育就是教育的经济学,因为它太经济了,只要学一点点,它就有很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