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们离开了七彩丹霞,开始向嘉峪关出发。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这里因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嘉峪关,巍峨壮观而著闻名天下,它不仅是明代万里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一种文明和精神的象征,近年来经过大规模的修缮,使风雨侵蚀的嘉峪关楼又再现了昔日“雄关”的风采。
我们继续沿着步行道前行,来到嘉峪关第一道门,嘉峪关关城东、西、南、北,共有墩台66座,是一座严密的防御体系,被誉为天下第一关。东外城东北角的东闸门,只见闸门上有一层三间式的城楼,题写 “天下雄关”四个大字。几百年风霜雨雪的侵蚀下,城墙早已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面上满布着深刻的皱纹,躯体上的创伤更是纵横斑驳,让人沉思。这里原有街道、驿站、车店、饭馆、店铺和庙宇等建筑,现在仅存关帝庙、牌楼、文昌阁、戏台和墩台。
朝南开的是东瓮城,便进入布局森严的方形瓮城,此城与内城门成九十度折角,即使敌人攻破瓮城,也无法长驱直入冲击内城大门,城头的守军可对困在瓮城里的敌军射杀殆尽。站在瓮城中,我看着周围高墙森森,感觉自己真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瓮中之鳖”。内城为黄土夯筑,虽百年墙体有些剥落,但大部分仍然完整牢固。在内城里有一座初建于明隆庆年间的院子,被称为嘉峪关游击将军府,这是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官员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简陋的设施,看到了他们在边塞的艰辛与辛苦!
我们沿着内城城墙移步,城头外侧的青砖垛墙又称女儿墙,女墙上相间分布的垛口和瞭望孔,斜倚垛口,双手轻抚着古老的青砖,仿佛在小心地触摸着历史的脉搏。透过瞭望孔远远望去,远处的祁连雪山、苍茫大漠风光,城下戈壁滩上骆驼队传来浑厚悠扬的铃声,想起古代“丝稠之路”上的商队和旅行者,令人神驰!
站在这里,忆起林则徐的诗篇《出嘉峪关感赋》:“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真是感慨万分。站在此处,方能体会到“天下第一雄关”的恢宏壮观。
走出关西门外百余米处就到了一座碑亭,里面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清嘉庆肃镇总兵李廷臣题写的“天下雄关”四个大字,这里南有祁连雪山,北有黑山,关势雄伟,便写下“天下雄关”并勒石为碑,给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万里长城--嘉峪关,不愧为天下第一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