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一幕小景
(2025.10.15.)
长期在驻京党政军机关工作,经常有机会参加一些国家级别的大型会议活动。
很多年以前,我曾有过这样一次。记不清是哪一年,也记不清会议内容,也记不清到场的大部分领导人物。党中央核心领导成员好像没有到场。否则会记得很清楚的。
但是我们记住了陈锡联陈永贵两位副总理举止细节一事。挺有意思。
我的座位在大会堂一层最前面第二排,中央位置偏右侧。台上端坐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近在眼前。
陈锡联陈永贵两位副总理挨着坐下。陈锡联排序在陈永贵之前。座位靠近我们这一边,所以看得非常清楚。
一位是主持军委工作的戎装副总理。一位是中国特色的农民副总理。
据说陈永贵当时虽然高位显赫,却仍然是大寨记工分待遇的国家领导人。不可思议令人赞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陈永贵一身乡村黑色对襟布衣肥裤,领口里面的粗布对襟白衬衣立领清晰,最显眼的是头上包裹着一条白毛巾。完全的中国北方农村劳动力标配装束。全身衣服漆黑,领口和头巾雪白,颜色反差很大,干干净净。
奇怪的是整个会议过程,别人都摘下帽子,陈永贵头上白毛巾始终不动。我当时很想看看会议结束时他是怎么包上白毛巾的。没有看到。
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陈永贵庄稼汉头上那条白毛巾是很有政治内涵的旗帜。仍然这身本色穿戴是有着精心考虑的。
下面,我印象最深的细节到了。
会议中间时刻。服务员给每位领导人送上一块热毛巾,托盘上能看到丝丝热气。首长们用于擦擦脸,提提神。
陈锡联一把抓起毛巾,有点烫。然后大大咧咧爽心爽快的反复擦着。脸颊两侧及脑门脖颈后脑勺,反反复复。一定挺舒服的,满脸精神红红亮亮。效果很好。
而陈永贵呢?没有想到的举止反映。他轻轻将毛巾托盘向旁边挪了挪。没有接下来使用热毛巾的意思,好像完全没有看见服务员的服务工作。
旁边陈锡联擦拭完毕,仰仰脖子仰仰头,满意的继续开会。此时,陈永贵似有不满的用力将毛巾托盘向远处再一推。过了一会儿,又再次将毛巾托盘推了推。他一共推了三次。旁边的陈锡联始终一点儿没有觉察。
我意识到,陈永贵表现出的是一种情绪态度。
以陈永贵身份风格特点,风霜雨雪农田山坡四季劳动。他大概认为这是资产阶级享乐主义的做法。是领导干部特殊化的表现。是莫名其妙的不太雅致之举。是没必要的服务内容。开个会还用这样吗?这不是脱离群众吗?特别是于这样宏大规模的会议活动,万人瞩目之下擦擦弄弄洗漱间动作似乎更有些不妥。
两位副总理坐在一起。一块热气腾腾的小毛巾,引起两个人都有明显动作,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味。
一个打了一辈子仗的副总理,就这么点儿小事,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享用就是,一身豪气。
一个种了一辈子地的副总理,本色本质充斥内外,立场喜怒毫不掩饰。厌恶拒之,一身正气。
应该承认,那些年大寨的火爆是有着深邃的意识形态原因的,是有着那个时代鲜明印记的。革命高亢时期特别讲政治的农民典型,完全可能更极端更左倾更外向。
头上一条劳动擦汗的白毛巾时时不离身。
桌上一条开会擦脸的白毛巾碰都不愿碰。
近年披露很多文章所述。陈永贵无比热爱领袖伟人,无比热爱农耕事业,无比热爱乡亲百姓。爱憎分明,率先垂范。一团火精神红彤彤,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勤奋节俭,吃苦耐劳,品行优秀,无可挑剔。但是也有些狂热的精神洁癖,鄙视劳动及劳动人民以外的几乎一切。维护农业大寨形象有时专制跋扈。事事都能上挂下连,甚至上纲上线扣帽子整人。心心念念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经常表现的与别人不太一样。头脑还是有点儿简单。
时代造就的代表时代的时代人物,为后人设置了驻足思考研究问题的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