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会堂主席台上一幕小景(2025.10.15.)






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一幕小景

(2025.10.15.)

长期在驻京党政军机关工作,经常有机会参加一些国家级别的大型会议活动。

很多年以前,我曾有过这样一次。记不清是哪一年,也记不清会议内容,也记不清到场的大部分领导人物。党中央核心领导成员好像没有到场。否则会记得很清楚的。

但是我们记住了陈锡联陈永贵两位副总理举止细节一事。挺有意思。

我的座位在大会堂一层最前面第二排,中央位置偏右侧。台上端坐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近在眼前。

陈锡联陈永贵两位副总理挨着坐下。陈锡联排序在陈永贵之前。座位靠近我们这一边,所以看得非常清楚。

一位是主持军委工作的戎装副总理。一位是中国特色的农民副总理。

据说陈永贵当时虽然高位显赫,却仍然是大寨记工分待遇的国家领导人。不可思议令人赞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陈永贵一身乡村黑色对襟布衣肥裤,领口里面的粗布对襟白衬衣立领清晰,最显眼的是头上包裹着一条白毛巾。完全的中国北方农村劳动力标配装束。全身衣服漆黑,领口和头巾雪白,颜色反差很大,干干净净。

奇怪的是整个会议过程,别人都摘下帽子,陈永贵头上白毛巾始终不动。我当时很想看看会议结束时他是怎么包上白毛巾的。没有看到。

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陈永贵庄稼汉头上那条白毛巾是很有政治内涵的旗帜。仍然这身本色穿戴是有着精心考虑的。

下面,我印象最深的细节到了。

会议中间时刻。服务员给每位领导人送上一块热毛巾,托盘上能看到丝丝热气。首长们用于擦擦脸,提提神。

陈锡联一把抓起毛巾,有点烫。然后大大咧咧爽心爽快的反复擦着。脸颊两侧及脑门脖颈后脑勺,反反复复。一定挺舒服的,满脸精神红红亮亮。效果很好。

而陈永贵呢?没有想到的举止反映。他轻轻将毛巾托盘向旁边挪了挪。没有接下来使用热毛巾的意思,好像完全没有看见服务员的服务工作。

旁边陈锡联擦拭完毕,仰仰脖子仰仰头,满意的继续开会。此时,陈永贵似有不满的用力将毛巾托盘向远处再一推。过了一会儿,又再次将毛巾托盘推了推。他一共推了三次。旁边的陈锡联始终一点儿没有觉察。

我意识到,陈永贵表现出的是一种情绪态度。

以陈永贵身份风格特点,风霜雨雪农田山坡四季劳动。他大概认为这是资产阶级享乐主义的做法。是领导干部特殊化的表现。是莫名其妙的不太雅致之举。是没必要的服务内容。开个会还用这样吗?这不是脱离群众吗?特别是于这样宏大规模的会议活动,万人瞩目之下擦擦弄弄洗漱间动作似乎更有些不妥。

两位副总理坐在一起。一块热气腾腾的小毛巾,引起两个人都有明显动作,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味。

一个打了一辈子仗的副总理,就这么点儿小事,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享用就是,一身豪气。

一个种了一辈子地的副总理,本色本质充斥内外,立场喜怒毫不掩饰。厌恶拒之,一身正气。

应该承认,那些年大寨的火爆是有着深邃的意识形态原因的,是有着那个时代鲜明印记的。革命高亢时期特别讲政治的农民典型,完全可能更极端更左倾更外向。

头上一条劳动擦汗的白毛巾时时不离身。

桌上一条开会擦脸的白毛巾碰都不愿碰。

近年披露很多文章所述。陈永贵无比热爱领袖伟人,无比热爱农耕事业,无比热爱乡亲百姓。爱憎分明,率先垂范。一团火精神红彤彤,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勤奋节俭,吃苦耐劳,品行优秀,无可挑剔。但是也有些狂热的精神洁癖,鄙视劳动及劳动人民以外的几乎一切。维护农业大寨形象有时专制跋扈。事事都能上挂下连,甚至上纲上线扣帽子整人。心心念念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经常表现的与别人不太一样。头脑还是有点儿简单。

时代造就的代表时代的时代人物,为后人设置了驻足思考研究问题的橱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石岩磊 位于山西省昔阳县虎头山下的大寨村,地处太行山腹地,它以前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可以用“山高石头多、...
    石岩磊简书阅读 3,483评论 2 12
  • 1964年1月19日,一个裹着白毛巾没有文化的农民,走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对着万余名衣着笔挺的听众和台下闪烁的各...
    便水夜风阅读 708评论 0 0
  • 张应禄(4) 我十二岁那年的春节,张应禄大叔带着密女子专门去我家看望我奶奶,带了一碗年糕,给我奶奶拜年,还说:“您...
    叶子246阅读 3,885评论 10 15
  • 在五六十代,冀南老家村民都有头裹白毛巾的习惯。毛巾系在头上,挖河修路冷了能御寒,热了能擦汗,一年四季都能用...
    儒雅2阅读 3,754评论 0 27
  • 周予 岁月不回头 至今 在思索 思索着 他究竟是什么 铸就 如果 人的一生 浓缩成...
    周予1949阅读 1,07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