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式的爱情是分享。分享的前提是热爱生活,对世界保持着探索欲。如果你自己都不懂得快乐的话,那么你怎么可能会找到一个跟你分享快乐的人呢?如果你对这个世界都不好奇的话,别人分享他的好奇你怎么会感兴趣呢?你自己都不懂得如何快乐,你就无法找到与你分享快乐的人。
所以如果你想建立一段长久的关系,你就必须学会在必要的时候从宝宝状态里走出来。要么学习养育对方,滋养关系,承担妈妈的角色;要么学会做一个成年人,把精力投放到热爱的生活上,而不是需要被爱里。
所以只有你是一个成人,你才能遇到成人式的关系。你是个快乐的人,你才能和别人一起分享快乐。
两个人之间的供需关系失衡了,受伤和满足感之间不再匹配,关系就开始趋于破碎。
其实解决这种痛苦也很简单,谁痛苦,谁离开就是了。
一个成年人为自己负责的方式之一,就是选择自己合适的关系。
伤害与得到的满足是差不多的,就像忽上忽下的跷跷板一样,一会儿这头沉,一会儿那头沉,让人摇摆不定。
所以说当一个人在纠结的时候,与其去纠结选哪个,不如去思考:在这段关系中我有哪些满足感,我还在留恋什么呢?当你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并且有办法应对自己的需要时,你就可以做一个真正有效的取舍了。
一段关系怎样才能长久呢?
长久之道,无非就是两个字: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法则其实就是爱与需求的供需平衡。
在一对关系中,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彼此之间的关系像是在经营一个银行账户。
当你们的感情状态和个人状态相对较好时,就会给予对方更多的爱和滋养,像是给你们的账户里存款,把给对方的安慰、支持、欣赏、肯定、理解等养分存到账户里。
当你们的感情状态和个人状态相对比较差时,你就会向对方索取,索取不得则会发生矛盾和争执,这就又像是在你们的账户里取款,通过批判、指责、误解、冷落、争吵等方式把之前存入的养分给消费掉。
你们的情感账户就和银行账户一样,不停地在存入和取出,想要经营好自己的感情账户,就要往账户里多注入爱,想要不破产,就要有相应的能力以更好的方式处理自己的需求,减少矛盾的发生,不能让账户持续负债又没有能力偿还,否则迟早有一天你们的关系就会随着情感账户的破产而彻底地破碎。
经营,正是让供需实现平衡的方式。
自然经营并不是一件绝对的坏事,对自己来说,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在里面:在这种方式里,人是最大化地在做自己了,可以充分地体验到关系中的轻松和自由感。
在对方的体验里,你甚至是在无理取闹,你的付出在他这里根本没有得到吸收和转化,你的付出和他的需要是不匹配的,所以这种自以为是的盲目付出并不能达成一种关系的平衡。
盲目经营也不能说是完全没有用,有时候也是有效的,只不过性价比很低。假如你能够先找到射击目标,通过一些科学的训练,就会大大地提升成功效率。
这就相对高级了,什么叫理性经营呢?就是你不只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去经营,你还会通过学习、思考去看到彼此之间的需要,然后采用有效的方式来经营关系。
理性经营是反惯性的。它需要你跳出自己熟悉的感觉和方式,尝试学习使用新的、不熟悉的、有点别扭的方式去处理。
理性经营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这条路看起来很难,但长期来看也最省力。
真正勇敢的人,敢于直面关系的本质,从需要的层面去解决关系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察觉自己需要的存在呢?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就是负面情绪。如果你在关系里体验到某种负面情绪,那么你的内在一定有一个需要没有被满足。
如果你的需要没有被处理,你的负面情绪是不可能凭空消失的。
你的情绪正在告诉你,你有一些需要没有被满足。而且,在关系里你的情绪有多浓,你就有多需要对方。
一个人的失控行为也是需要没被满足的标志。
你有多控制不住自己,你就有多需要对方。
当你在关系中有矛盾的时候,你最需要做的是心疼自己,而非责怪自己。你最需要想的是我该如何安抚自己,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需要,而非执着地去指责谁的错。
人内心的需要,有五种。
——安全感
——自由
——价值感
——意义感
——亲密
没有什么需要是不可以被他人替代的。如果你感觉某个需要非这个人不可,无法被替代,那是因为你还有更深的需要卡在这里,你需要进一步深入地去识别。
一个人,如果从关系中得到的满足多一些,他就可以为自己做得少一些。如果他为自己做得多一些,那么他对关系的需要就少一些。
如果你想跟对方拥有一段更和谐的关系,或者对方想要离开你,而你想要挽留他,那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去思考他的需要是什么。在他的内心,有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呢?你可以为他的需要做些什么呢?他可以在你这里获得什么呢?
在我们长大后,那些没有得到滋养的渴望和需求会一直跟随着我们,压抑、深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并默默期待着重新得到浇灌后发芽,让真正的自我重新得到蓬勃生长的机会。
做内心强大的自己是我可以照顾好自己的需要,而非依赖于别人照顾。我可以把自己照顾得很好,自己能为自己的需求负责,使自己得到满足和圆满,让自己可以坦然、轻松、开心地面对这个世界。
人类最低的需求就是安全感,安全感是保证生命存活的基本保障。
随着人的成长、独立能力的增强,如果一个人能意识到自己在变强大,那么他对安全感的需求就会相对减少。但如果一个人意识不到自己在变强大,内心依然觉得自己很弱,他就还是会觉得特别没有安全感。
如果你相信自己是有能力面对危险的,你也就不会害怕了。就是因为自己无力面对危险才会无助,才会害怕。
4.恐惧不一定会被意识到,但会藏在潜意识里
当一个人在某段关系中与他人发生矛盾,他就会对另外一人产生愤怒的情绪。这一刻,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害怕,但如果去细细感受,这个愤怒背后其实是在防御害怕,愤怒是因为自己害怕被抛弃,害怕被伤害等。
探索它们的意义在于可以具体化害怕背后的是什么。找到那个真正与危险相关的点,你就可以知道你在哪方面缺乏安全感了。
有的人害怕被指责和被否定,其实是怕随之而来的惩罚。当然,不是所有指责和否定都代表惩罚,有时候还有可能代表抛弃、不喜欢、控制等。
在人际关系中,很多看起来不够理智的行为背后实际上都是我们在努力避免别人可能给予我们某种惩罚。
你到底在怕什么呢?
别人不开心,会对你做什么呢?
在你的想象里,别人的指责和否定会引发哪些后果呢?
一个内在有力量的人不会害怕孤独。他会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他能一个人驾驭外在的很多困难。
人们害怕的从来不是孤独,而是无助。当孤独伴随着无助的时候,才会让人感觉到不喜欢、害怕。
害怕孤独的本质其实就是认为自己的内心太脆弱,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无法面对这个困难重重的世界,所以想找到一个人依赖,获取力量上的加持。
如果他抛弃了你,你会面对怎样的危险呢?
即使他不抛弃你,他能保护你什么呢?你能得到什么呢?
他真的有这个能力吗?真的比你还厉害吗?
你真的那么弱小吗?
每个活得焦虑、压抑的人,心中都会有很多恐惧,他们生怕一件事没做好,将来就完蛋了。
你在担心什么?
这件事做不好会怎样?
这个地方做不好会怎样?将来有哪些糟糕的后果?
把你担心的东西一一列举出来,看看你会有什么感受。
你可以问问自己:
对你来说,你只有获得了外在的哪些支持才会觉得心安?
这些东西是怎么给你力量的?
如果失去了,你在现在或将来会遭遇哪些危险?
然后心疼一下自己:为了活下来,你要做哪些努力?你怎样看待自己内心的这些恐惧和努力?
无论你在怕什么,只要不构成危险,那都是一种表面的害怕。你可以沿着一条线去问自己,找到背后深处的害怕,找到你安全感之所在。这种问法就是:
如果发生A,你觉得会怎样呢?
如果A没有发生,你觉得会怎样?
每个妈妈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好,这和接受不了孩子将来不好是两回事。爱孩子的妈妈,希望孩子将来好。因孩子影响到了自身的妈妈,则会要求孩子必须将来好。这两者传递出来的动力不一样,一个是你好了更好,不好我也爱你;一个是你不好我就跟着遭殃,所以为了我你也必须好。
让一个人失去安全感的并不是外在真实地发生了什么,而是他对于这件事的糟糕想象。想象的后果越糟糕、越严重,人的安全感就会越低。这个过程就是自我恐吓。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适度剥夺孩子的一部分安全感,让孩子知道,那样做是有代价的。如果孩子过于相信这个世界的安全,对世界充满了期许,反而会失去警惕,容易陷入真正的危险中。
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千千万万种活法,不是只有达标的人生才值得活。每种活法都是一种体验,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真正的区别不在于状态,而在于心态。
你之所以会感受到不安全,是因为当下的情境激发了你潜意识中的恐惧。你要知道,这些恐惧已经不一定是真的了。
想要消除深藏在潜意识中的恐惧,就要拿出面对它的勇气。通过探索让它浮现出来,一遍一遍地厘清恐惧的形成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恐惧,进而理性地判断恐惧是否真实,也就有了处理恐惧的可能。
这种恐惧因为你害怕再次面对而被你压抑起来,藏在了潜意识的抽屉里。当你慢慢长大后,你以为那些伤害已经过去了,但它们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被你假装遗忘了。
感受负责愉悦冲动,而理性则负责权衡利弊。理性在大脑里产生,会去判断哪些是“应该”做的事情。
感受就是本我的驱动力,是用来体验愉悦的。理性就是超我的驱动力,是用来正确决策的。
感受和理性是两套既独立又相关的动力系统。这两个动力同时作用于人的时候,如果方向是一致的,就叫作身脑一致;如果方向不一致,就是身脑分离。
累是因为内耗,而非外在事多。
身心分离的结果就是内耗。当你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的内心正在进行着一场恶战,两方势力正在互相残杀。
你的感受说:“这样做让我觉得不舒服,我不想做!”但是你的理性说:“这样做是对的,你必须这么做!”可以想象,无论最后哪个声音胜出了,你都是输家。
一个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并愿意坚持自己想做的,也能为自己想做的负责,我们就说他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坚持就是强迫自己。当你知道你在强迫自己,并且内心并不觉得拧巴的时候,这种强迫就是有意义的,它也是一种自由。
自由从来不以外在的身体在哪里作为判断,而是你的内心有没有和你的大脑在一起。如果你的身体在某个地方,你的内心和大脑接纳了这样的自己并且不再抗拒,转而去做你能做的事情,你就还是自由的。
我们在行使自己的自我时,就会影响到别人的自我,对别人形成控制。所以,只要你与人交往,就会被别人要求。
别人的控制、要求、强迫从来不会让人失去自由,让人失去自由的是我们内在“必须顺从”的逻辑,是“如果别人有要求,我就必须顺从”“当别人控制我,我不应该去反抗”的懦弱。
其实让我们失去自由的从来不是别人的要求,而是我们内心的懦弱。
自由的一部分,就是敢于面对冲突的勇气。
事情多本身不会导致人不自由,必须做完、做好的理性要求才会让自己失去自由,对事情没做完、没做好的悬浮状态不耐受才会让人失去自由。
事情本身不会让人不自由,必须做这些事的想法才会让人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