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没有回老家,自然没有吃到最爱的蜜三刀。蜜三刀是老家过年必备的零食,在别处过年即使能买到,也觉得吃起来没什么意思。
过年期间,婆婆家准备的零食除了瓜子、花生还有蜜枣。看到蜜枣的我心中一喜,多少安慰了一点吃不到蜜三刀的失望。蜜枣吃起来又粘又甜,表皮有一丝一丝的条纹,所以又常常叫作金丝蜜枣。
在我们老家,蜜枣叫作“胶枣”。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个名字。大概是因为吃起来粘粘的口感吗?小时候和奶奶一起赶集的时候,奶奶总会去买点零食给我吃。有时候是几封糖果子,有时候是一包瓜子,当然偶尔也会买些胶枣回来。
起初我并没太看上那胶枣,毕竟枣子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一点也不稀奇,山野林间从来不缺枣树,一到秋天,一群乡野孩子常常一起去找枣子,所以我吃的枣儿真不少。酸的甜的,大的小的,脆生生的,干瘪却粘腻的,各种口味都有吃过。就连做法也熟悉得很,鲜枣摘了直接擦擦就吃,干枣口味就一般了,奶奶大多数是用来煮饭时放,或者蒸馍馍时放一些。印象最深刻的是,过年的时候,奶奶总会从除夕夜里开始熬一锅枣茶,做法也简单,就是放干枣和清水,然后一直坐炉子上煮,一直煮到大年初一早晨,谁起来吃饭就倒一碗,谁来作客也喝上一碗。不够了就添水添枣,总之,一整天都喝不完。用奶奶的话说,喝了一锅枣茶,一整年的开头都是甜甜蜜蜜的。
但是要论甜蜜,枣茶怎么能比得过蜜枣?蜜枣比所有的枣儿都甜,虽然它的做法并不复杂。做蜜枣第一步要用小刀或者专门的枣子刨把枣子割出一条一条的金丝。然后放在糖水里煮,一直煮透晾凉了就可以了。做好的蜜枣就不再是普通的枣子,这时候的枣子已经充分地吸收了糖分,软硬适度,吃起来既有枣子的香味又有白糖的甜蜜。
每年过年,作为家里的吃甜主力军,家里的大部分蜜枣都是我来消灭的。奶奶的牙齿不太好,爱吃甜食,却不敢吃多。爷爷是完全对甜食不怎么感兴趣,只有我一直人是嗜甜如命的。所以每年家里的蜜枣又似乎是专门为我准备的。
今年在婆婆家,婆婆指指一小包蜜枣对我说:“你尝尝可好吃了,我最喜欢吃蜜枣了。”我拿过一颗放在嘴里,蜜枣还是蜜枣的味道。只是心情怎么能一样。
大年初一给奶奶打了个电话,家里还是很热闹。奶奶嘴上说着人多了又累又烦,但是我知道她心里是极其高兴的。她抱怨我给她买了新衣,她说:“没有必要啊,你有空回来住两天就行,买什么衣服啊。你赚两个钱不容易”。我即使毕业工作,可以自己自足,在她眼里,我始终都是个可怜的赚钱不容易的“孩子”。
挂了电话,我忍不住想着,不知道今年老家的餐桌上奶奶有没有照例准备一包蜜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