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甜瓜成熟的季节一百七十三,扫描二维码了解小说更多细节:刘晓安一口气把这篇小说看完了,他震惊了,从来没有看到这么贴近自己的小说,这时村外响起来唢呐声,村里又有人死了。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写的一篇文章关于追忆母亲的。名叫《活人的唢呐死人的吹鬼子》。母亲去世的这几年,刘晓安每个月都要写一篇文章纪念母亲,可每次到要写的时候,总是感受到自己脑子里不知该写什么。
这次他写道我们小时候村里死人了就会过几天响起吹唢呐,刚死的时候就会在屋外响起鞭炮声,然后挂起喇叭从白天响到夜晚,第二天凌晨就开始响起,意思让祥峰早点起来,过来给主家帮忙了。这是农村人多力量大的一个最好的例子,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最铁的证明;但是我更愿意把它叫做吹鬼子(不知道这个鬼子是不是这样写的,从来没有人告诉我有些土方言该怎么写),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这种吹鬼子的事情也见多了,更多是一种热闹和麻木。当做农村生活一种消遣事。直到我跪在母亲的灵前,看着她的照片,周边响起刺耳的吹唢呐,我这才意识到这不再是热闹和乐事,而是我人生悲痛的事,所以我将这丑陋的名字以后就叫做吹唢呐,以此让我避开这让我响起母亲的唢呐的土方言名字。
电影《百鸟朝凤》里面的情节让我印象深刻:在无双镇,吹唢呐这种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绝不止于娱乐,更具意味的是它在办丧事时是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对于新出的电影,我总是慢半拍看到,不是我对于看电影不感兴趣,而是实在没有时间去电影院看,刚开始我对于电影并没有多少印象,只是因为我所欣赏的一个电影制片人方励一跪,让我对于这部电影有所了解,他说给影院方只要你能够在这个周末给我们安排一场黄金场,我老方愿意给你下跪。”
且不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就是这份对于传统文化,以及吴天明的遗作的怜惜,也让我肃然起敬。有网友将方励跪着说话和电影吹唢呐合成一个视频图,让我看到唢呐那特有的悦耳动听感觉。在这之前听吹鬼子是听不出这种感觉的,更多的是一种悲痛和无奈;因为没有几个年轻人愿意去再听这个乐器,毕竟上不了台面。吹起来带有一点晦气丧事的感觉。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发生在陕西民间的故事,老一代唢呐艺人焦三爷爷是个外冷内热的老人,看起来严肃古板,其实心怀热血,影片表现了在社会变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坚守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和兄弟情。对于影片讲述内容我无需做过多的详解,这个网络上评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