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LF公司,时任培训部经理的Kim第一次接触甘特图。
故事源自《超越平凡计划》。第303班和304班,共计100名新入职员工,要通过三个月的培训,从一无所知的应届毕业生成长为了具备60%生产力的熟练工。他们的工作内容是:图片检索、图形转换、录入数据库。
超越平凡计划,为期三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训7天。培训方法就是工作技能讲解,上机演练,考试。7天集训下来,100名新入职员工留存下来90人。其中有6人是自动离职,离职的原因是不喜欢这份工作。有4人是因为考试和补考不及格,被淘汰了。
新员工集训的工作安排被命名为维特计划。占时1周。总项目下设三个子项目。
通过第一阶段的员工进入生产部。并迅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小组长是教练。每日早会,每日组员排名,每日工作效率分析,这样一轮在岗培训下来,新员工的生产力很快就呈现出来了。
生产力达不到指标的员工经过一个月的在岗培训完成,被送入培训部回炉培训。
这一阶段的工作被称为瓦特计划。也意味着快速进阶的成长通道。
第三个月是决战计划。经过这个月的培训,轮训,在岗培训,留存下来的员工居然有超过老员工生产率的精英,当然不用说,她们的提升就是快捷通道了。因此,有大约10%的新员工会进入晋升通道和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整个培训计划,用甘特图来管理进度。特别好用。甘特图(Gantt chart)又称为横道图、条状图(Bar chart)。以提出者亨利·L·甘特先生的名字命名。甘特图内在思想简单,即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基本是一条线条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活动(项目),线条表示在整个期间上计划和实际的活动完成情况。它直观地表明任务计划在什么时候进行,及实际进展与计划要求的对比。管理者由此可便利地弄清一项任务(项目)还剩下哪些工作要做,并可评估工作进度。
甘特图是基于作业排序的目的,将活动与时间联系起来的最早尝试之一。该图能帮助企业描述对诸如工作中心、超时工作等资源的使用图。当用于负荷时,甘特图可以显示几个部门、机器或设备的运行和闲置情况。这表示了该系统的有关工作负荷状况,这样可使管理人员了解何种调整是恰当的。例如,当某一工作中心处于超负荷状态时,则低负荷工作中心的员工可临时转移到该工作中心以增加其劳动力,或者,在制品存货可在不同工作中心进行加工,则高负荷工作中心的部分工作可移到低负荷工作中心完成,多功能的设备也可在各中心之间转移。但甘特负荷图有一些重要的局限性,它不能解释生产变动如意料不到的机器故障及人工错误所形成的返工等。甘特排程图可用于检查工作完成进度。它表明哪件工作如期完成,哪件工作提前完成或延期完成。在实践中还可发现甘特图的多种用途。
2018年的某天,龙珠宝宝问我,怎么制订部门工作计划,我向她推荐了甘特图。她说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