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方面的著作通常都是谈如何管理别人的,而本书的主题却是关于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要做到某些事情。这些事情实际上相当简单,那就是亲自实践。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以马克思的学说为例,阐述了一个关于历史知识的悖论:
”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
之所以是悖论,就说明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就如同一个司机,看到前方已是悬崖时,必定会打方向盘,除非是一心求死 的人。德鲁克之所以是彼得.德鲁克,就是他定位了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管理者一定注重贡献。
大多数管理者注重的视线集中在下方。他们注重下属是否勤劳,忽视了成果;注重是否亏待他们,忽视了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最在意的是“应有”的权威,结果是做事没有成效。
——注重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所谓的有效性,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直接结果
包括自己的工作,工作水准,工作标准及影响;
2、人际关系
包括对上司,同事和下属
3、管理手段的运用
例如开会或报告等
——管理者的三大贡献
1、直接成果
通过我们讲的KPI,KPI也是目前大多数企业考核管理者的最核心的指标。
2、梳理新的价值观
一个组织必须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否则就难免解体、混乱和瘫痪。
3、培养和发展人才
人都有生老病死,企业也一样。
前不久,有人问我,如果是你,制定业务计划时,怎么排序的。业绩及利润都是每个企业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目的。要实现这些目的,就需要关注给企业带来业绩和利润的人-客户,如果不关注客户,谈何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管理者也一样,直接成果、梳理新的价值观及培养和发展人才,这三个权重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顺势而为。
——卓有成效
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专业
一个专业管理者的产出必须和他人的产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结果。管理者必须考虑他的产出供什么人使用,这意思是说,管理者有责任让别人了解自己。
经常听到,下属为什么不理解自己的苦衷?现在反过来想,是不是把自己隐藏的太深,下属根本不了解自己,以至于没有很好的产生共鸣。
2、正确的人际关系
之前,在管理中,过多的考虑同事、上司及下属的感受,而真正忘记了自己工作的初衷,以至于被动的管理,当然结果也不尽人意。如果以工作或任务为主的环境下,即使“和谐相处,愉快交谈”,恰恰是恶略态度的伪装。不以结果为目的的人际关系,就是耍流氓。
1)相互沟通
之前在店铺管理中,通常给下属设定PDS。通常的经验是,下属自己设定的目标,都超出我的意料之外。往往处理的结果就是达成共识。而这个共识,是需要建立在对组织的贡献基础上的。如果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知识和能力,这样的共识往往是没有效率的
2)团队合作
“谁需要我的产出,并使它产生效益?“这个问题能帮助我们看到与管理者责任范围无关的一些人的重要性。一项PDS设定后,到执行层面,就无可避免地关联到其他人,这就需要团队合作。例如,我们的目的就是提升人员效率,虽然负责培训这个项目,但协助培训的其他老师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自我的发展
个人能否有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你是否重视贡献。之前负责区域AST活动,刚好缺了一个摄影的角色, 就自我学习了摄影;但发现,照片拍出来了,但图片还是没有达到预期;这时又自我学习了PS,结果在PS的道路上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忘了学习的初衷是什么?一致后来学习了剪影,如果不是电脑配置限制,或许PR也会操作了。自我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对组织贡献的基础上。
4)启发他人自我发展
麦肯体系,近年来薪酬待遇真的在同行业来说,没有竞争力。但为什么还有很多年轻人去镀金?关键的一点就是培养人员发展。新员工进入后,一套完整的BHOTr流程体制,实在是其他企业向往的。
3、有效的会议
在时间管理中,会议是导致管理者浪费时间的表现。但管理者卓有成效的手段就是有效的会议,听起来有点博弈论的感觉。
有效的会议目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从会议中得到什么,也知道会议的目的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高谈阔论,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会议中最忌讳的。你不可能既主持会议,又高谈阔论,应该从一开始就把焦点放在贡献上。
重视贡献,就是让你梳理工作中的轻重缓急,让你在一团乱麻的工作中抽身出来,着重处理你该做的事情;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视线从“内部事物”转移到“外部世界”,转移到组织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