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的重要性
跟学员区分他的想法,他当下有些既定的答案,他们有一定的主观性,当我们做完区分之后,对他来说,是一份力量,因为很多时候他们都会掉进事件里面。当人在第一时间听到负责任的时候,其实是有压力的,比如说某某你要负责任,首先他觉得是一个负担,第二就是当做不到的时候,会受到责备。最后他觉得是接了一个任务,虽然嘴巴讲我要负责任,但身体是被动的,不情愿的,甚至是有压力的。这些都是我们对于负责任的误区。真正的负责任是关于一份影响力,当我们有了影响力,便可以影响任何结果的发生,因为我很重要,这一份负责任和过往负责任的误区体验就完全不同,一个是被动,一个是有力量的主动,但是过往很多学员,比如三阶段的时候,你跟他说你要负责任,他就会觉得很有压力,觉得这教练逼我做,不是我心甘情愿,所以他们就掉到了负责任的误区。
关于负责任,是一二三阶非常深入的一个种子和心锚。如果不能清晰的去区分,那三阶段就会掉到一个负责任的误区当中,就没有让他自己因为我是重要的,我有影响力,我可以到哪里,因为有我的存在结果就会发生,他就不会去到我是源头的方向做事,反而掉到了任务、责备、负担的过程当中。如果在一阶段,在负责任的演绎和区分当中,区分不深入的话,到了二三阶学员是不清晰什么叫做负责任的。
还记得一阶有一个五星承诺表吗?第一天的时候进教室就会讲关于承诺程度,我承诺无论如何。所以很多人其实都是掉到了承诺的误区当中,因为很多时候很多学员的一个对话的误区就是承诺等于结果,其实承诺不等于结果。承诺只是一份态度。包括知道都是一份态度。所以我们要明白关于承诺的定义:其实承诺是给自己的。很多事情,我们把承诺是抛给别人的。是你对我承诺的,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是承诺的,又或者我不是这样轻易的去承诺的,除非我做到,不然我从来不承诺的。学员嘴巴里都会说关于这样的承诺,所以承诺不等于结果。我们每天都有一份无论如何的态度去做事,从a点到b点。但是到中间做不到了,难道我们就没承诺了吗?不一定。重点是当我们没能做到、结果没出现的时候,我们还继续去做,直到成果发生为止。但是过去很多的学员我承诺了,因为我选择承诺做不到,我就选择去放弃,又或者是我将承诺的标准结果放低。他就会将承诺变成了你是逼我做的,我是被迫去做的。所以承诺同负责任都是一份态度。区分放在学员的身上,是非常有力量的。他会明白关于承诺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因为承诺是不等于结果的。所以这个区分是非常有效的,重要的是做到结果发生为止,这个非常重要,比如说三阶段的时候,经常会有学员去宣告我要做到100万的业绩,他做到80万的时候他遇到瓶颈了,他也会跟自己的对话,就是80万也足够了,这不是承诺。落实当下这一刻为什么没做到,我们面对、总结,然后继续做到结果发生为止,这就是承诺。放弃或者是不做,这都不叫守承诺。
假如我承诺某天做到,但是时间到了我没做到,是不是就没有承诺呢。其实重点的是你有没有去回看总结,在整个过程当中你是否全力的去做了,你做过些什么,没做过些什么。还是只是我做了看看、假如、但是、也许。你要做到结果发生为止,这是核心。也就意味着如果时间到了,我没有做到,那就在时间到之前,我继续再去宣告一个新的时间,继续去做直到结果发生为止。
如果掉进了宣告的时间,就必须要做到。那么你也只是掉进了这个时间、你自己设定的事件当中,不是一份态度,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跟时间无关,跟你的态度有关。所以承诺只是一份态度,时间是用来检视的。换句话说,在整个过程当中,只要是一个人,他绝对不会在这一生宣告的时间内,什么事情都会做到。因为我们是人不是神,如果我们让自己规定的时间就做到,对于学员来讲,用这样的标准其实是一个个人化的标准,因为对任何人来讲都不能承诺,我现在宣告的时间我就一定会做到,不然的话这个世界上没有失败的人,都会是成功的人的。所以不要掉到时间的误区当中,时间只是一个宣告,宣告是要用一份负责任和承诺的态度去做。
重要的是你要用一份负责任和承诺的态度去做到结果发生为止。因为很多学员都会掉到--时间到了,我没做到,然后去到放弃的误区当中。你要令到学员是有力量的去做的,拥有那种态度,从内到外,不是因为你叫我去做或者是强逼着去做,那样可能成为借口。我宣告什么时候做到,如果做不到我愿意付什么代价,代价是一定要付的,重要的是他自己去宣告,他就会无论如何的去做。作为教练要给他去做区分,什么叫做承诺,什么叫做负责任,面对承诺去付这个代价,也是他对于负责任的一份态度,也是他承诺的一份态度。因为当他宣告的那一刻,他做不到和做得到都有一个结果,做到结果yes,做不到他愿意面对这个代价,也是负责任,也是守承诺的,因为他也付了代价。当他选择愿意面对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他已经有一份的承诺了,在学员的领域里面,通常都会选择逃避。固定的和创造区分:创造是通过某种方式突破出来的,过去的是固定的。
1+1=2是固定还是创造?1+1是不是真的等于2,在量子对话当中。不确定,因为人类是活在一个对话的世界里面。我们曾经所有收到的信息。都是说1+1=2。这些都是我们的老师传承下来的。当然了,我不会说1+1=2是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在量子对话里面,1+1不一定等于2。一对男女结婚之后,有一个小孩就变成1+1=3。因为量子的对话,所有的一切都是关于不确定性,如果我们懂得用一个创造性的思维。那1+1就会有一个很多不同的答案了。如果是学员的话,你作为导师你怎么去跟他去区分什么是固定的,什么是固有的。什么是创造的?第二个区分,个人化和非个人化
个人化其实是从笛卡尔的理论开始,笛卡尔说人是一个固体,同时人都是分散是分开的,然后我们每个人都有个体目标、个体想法,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思维,但是人和人又是不同的,人和人之间又是分离的,才造成人和人之间的这些个人化,人和人之间是难以彼此了解的,更难以理解对方的认知,只能不断的去改善,不断的去建立交流,才能让个人化不断通过共识变成了非个人化。
如果个人化,我以为一切都是以我的认知的标准为标准,但是非个人化就是无数的个人化,通过共识达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大家就变成了非个人化,是一种团队、一个国家,甚至包括我们的国家的法律都是非个人化的。
论语讲:君子和而不同,它所演绎的就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容许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活在自己的个人化当中,就不会中立。事实上,这个世界都是个人化的,因为个人化创造了这个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世界。如果大家都是非个人化,也就意味着我们就没有创造力,一切都是复制粘贴的,当我们处在一个个人化的位置当中,不代表个人化就是不好的,那么个人化可能会发挥出来,一个人他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才能,这就是为什么在首周面谈的时候,会给学员布置一个工作,就是关于我的才能,这是关于个人化,那么非个人化就是当所有的个人化融入到一个团队当中,如何去布局,共识去玩一个更丰富多彩重大的游戏--关于创造力的,如果个人化再上升到更高的哲学理论,可以用一个句子来比较。举个例子说,今天下雨了,雨打到了我的身上,把我的衣服弄湿了,是个人化还是非个人化?
这是一个哲学的概念的,其实这句话是非个人化,很简单,下雨就是下雨,雨打到我的衣服上也就意味着我是被动的。我被雨打,我的衣服被雨弄湿,所以是不是我被雨打湿?衣服被打湿,是不是以我为主体的?是什么?个人化。但是事实上下雨就是下雨,不存在谁打湿了谁,所以其实这个也是一个哲学概念,所以是非个人化,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下雨就是下雨,不存在为什么不是我的衣服打湿了雨呢,其实这就是站在人的角度,以我的角度去个人化看待,下雨打我的衣服的这个事件。所以这一句话其实是来自个人化,而不是非个人化。很简单,下雨就是下雨,下雨是不会打到人家衣服上的,是我们演绎的雨打到了我的衣服上,把我的衣服打湿了,与我如何看待这个事件有关。
如果我们站在个人化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的训练,包括在三阶段去看待我们的学员,我们就有可能掉到了我被雨打湿衣服的个人化的角度。在整个训练体系作为教练要时刻站在非个人化,很简单中立,下雨就是下雨,衣服湿了就是衣服湿了,不是被雨打湿,所以这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客观中立,如果我说衣服是被雨打湿的,我中立吗?是不是我有一个演绎?是关于我的衣服是被雨打湿的,但事实上下雨就是下雨,衣服湿了就是衣服湿了,这是两件事情。所以作为导师最重要的就是跳出个人化去到非个人化,去看事情,去给学员做区分。在三阶段,很多时候会经常掉到个人化的误区当中,作为教练,你如何去跟学员去区分关于感召。你觉得感召是个人化还是非个人化的行为?
你可以把它讲成个人化,但是当团队共识过了之后,这个感召就变成了非个人化。但是我们要搞清楚个人化做感召的时候,我们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这个非常重要,跟学员去区分怎么样去做感召。如何去跟学员清晰,为什么要做感召?个人化的感召,对于他来说内在会有怎样的对话?
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个问题。我要做感召,做完了我就不管团队了,有没有这些情况?我们要很清晰,个人化同非个人化。这样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三阶段的范畴当中,我们玩的是团队游戏,团队游戏就是关于非个人化,是关于团队的共识。这方面一定要同学去区分的很清楚。首周末会跟团队去定关于团队的目标,在定目标的过程当中是大家共识的,所以整个范畴都是非个人化的范畴。因为我们玩的不是个人化的游戏。当然不代表个人化有问题。等于我们在个人化的事件里面要玩非个人化,原因是什么?因为这些都是玩一个团队的游戏,如果我们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是做不到的。
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一定要和学员去区分的很清楚,两个区分
第一个区分跟学员区分为什么要做感召?这是关于个人的个人化的对话。第二个区分为什么团队赢才是个人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分。
我们要不断的在学员的身上去清晰这一部分的对话,不断的去重复再重复去让他知道你为什么要做感召。这都是关于个人化和非个人化。这样的话他就会在毕业之后就会更加清晰,可能是个人化和非个人化,团队赢个人赢的这样一个力量。
教练一定要先支持学员在事业、家庭这些支柱当中先赢出来,因为我们一直都跟人家讲三大支柱,但很多平台都做一大支柱,没有那两大支柱。所以他毕业了,其实都不知道学到些什么,甚至事业家庭都搞得一团糟,今天开组会,明天打电话,自己的事业也丢了,家庭也丢了,这个是行不通的。一定要去持续的支持别人的问题,然后最终我的问题就被解决了,然后我去解决别人痛苦的时候,我协助他把痛苦解决了,我的痛苦就解决了。
最后一个区分:求存vs源头,你知不知道训练是关于什么的?训练的目的是什么?
从一阶二阶三阶不断的带学员去看什么是求存,什么是源头,如果你上过以前版本的话,会做一个区分就是受害者和负责任。你怎么理解受害者和负责任的呢?很多人,在他的生活领域当中,他都会选择去做一个受害者。为什么?学员在课堂里跟你讲了很多的受害者对话,首先你要很清晰为什么选择做一个受害者,你怎么样去跟他做区分?
如果你只是停留在帮他梳理,只在行为层面去帮他解决问题,你是在做保姆还是在做顾问、还是在做一个教练?这是三个不同的层面的,解决它行为层面的东西,你只能是在做保姆、顾问,但是你不是在做教练,因为如果作为教练,你是很清晰学员为什么这一刻会选择做一名受害者?这个逻辑性不清晰的话,学员会懵的。
源头呢?首先他的心态是要去到负责任的心态,我愿意去影响、去令到这个结果的发生,所以说我愿意去成为源头,愿意去负责任,不断的去影响去感召,我去令到结果的发生。
求存呢?更多是他选择受害者的那种心态,更多的是我要去求存?然后这个事跟我没关系,都是你们的原因造成我这样子的,我是被迫的,我是需要被保护的,需要被原谅被理解的。知道了概念,还要明白这个逻辑性。
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会有两个领域,一个叫做求存的领域,一个叫做源头的领域。我们怎么样去选择活在这个领域当中?人类出生已经拥有了求存的基因。如果我们在课堂当中放两只老虎,你觉得学员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他会做些什么。要保护好自己对吧?所以这就是人最基本的一个求存机制。有没有曾经借钱给朋友,到现在都没有还你的,你有什么体验?因为我们要去了解逻辑性了,了解求存的背后的那种关系,一份安全感,当我们如果碰到了一些事件。超越安全感范围以外,就会成为了这个事件的受害者。我们所谓的求存背后都是一份安全感,就等同于曾经我们小时候被父母第一次打的那一刻,因为这样的一个行为已经超越了我的安全感以外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原来是有一个对话的,是父母是爱我的,所以当我们第一次被父母打的那一刻。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还有心灵上的痛。那一刻孩子就成为那个事件的受害者。甚至因为他觉得作为一个受害者可以被安慰、被保护。所以他就会成为这个事件的受害者。
信任只是一个选择。信任之前先问问自己为何信任他,我是否诚实。所以当你明白到什么是求存。你就会能够看到你的内在已经从过去的求存的位置,去到了源头的位置,这就是区分的力量,因为你很清楚,过去改变不了,但是你明白到,过去所有的事情同我有关,在我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是跟我有关系的。所以就会明白,我们不该活在过去。因为你知道,你未来的人生,你才是导演。
其实我们都是知道的,如果我们自己作为一个受害者,我们的内心其实都是没有力量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去做一名受害者?因为我们都知道受害者是有隐藏的好处的。其实这些隐藏的好处我们可以去弥补,填补我们内心的伤痛和安全感的匮乏,但是这些其实不一定真的是我们个人化的一些想法。但是,所有在我身上发生的一切。我们会用不同的思维去演绎,因为我知道作为一个受害者,在这个领域当中,其实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因为我是源头,我要影响这件事的结果发生,可以用一个不同的思维,一个关于过去、一个关于未来。所以这是源头,其实也都是关于未来。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范畴在里面,也有他自己的老主怪。我们作为一个教练都要非常的明白每一个学员他的个人范畴和老主怪分别是什么?然后如何去分配他们,所谓的走脑是指只是讲不做,没有行动叫做走脑,但如果讲的多,并且接下来也有行动,这不叫走脑。你要明白的话,你将来就可以跟你们学员去做一个分配了,就用你的逻辑性去分配。第一天讲过诚实练习,有一个区分。知道什么是选择线吗?其实就是拥抱练习,但是我不会说拥抱练习,为什么?因为很多导师做练习,一定要学员拥抱,不拥抱就要开骂了,为什么叫做选择线?选择线练习的意义是在哪里呢?因为我们经常跟学员讲人生是有的选择的。但是每一个选择都是诚实的。这个选择线的练习,对应的就是诚实练习。通常我们会走上一条时间线重新去看,重塑我和过去的关系,去修补我和自己的关系,我每做出一个选择,投的每一票都是投给自己的。所以你要明白,我们不要去强逼学员在当下的那一刻去选择拥抱。你要去问他,他每一个选择那一刻他的内心是否诚实。这个练习里面,它的落点是重塑他和他自己之间的这一份的关系。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练习的目的。毫不质疑自己的内在诚信,去做出这一个选择。因为他做的时候他慢慢就会体验到原来我投出这个票,其实都是给自己的。因为我会很清楚,在整个选择线练习当中,我会再让他去倒带在这5天的时间当中,他过往人生的经历、以及他过往同人的那一份的关系。甚至他当时在废墟练习里面他做出的什么样的选择。所以关于选择线的练习。不一定是要学员去拥抱的,重点的是他投出那一票,他是否诚实。他拥抱的其实是他自己的内在,和眼前的这个人其实没有任何的关系。如果他体验的到,眼前这个人其实就是他自己,他自己内心就会崩溃。这个练习是让他站在每一个人的面前,看着对方的眼睛的时候,他的脑子里都会呈现不同的对话,有不同的画面是关于他过往的人生,甚至4个人的眼神当中,像他过往的那个人到底是谁,有可能是他的爸爸妈妈,有可能是他自己,有可能是他的爱人,有可能是他的孩子,有可能是他曾经最好的朋友,都是在他的眼前不断的去出现,有些人可能不断的去错过,甚至有些人的关系是只是握手,或者因为某些原因,他们选择了背靠背,远离而去,甚至有些人选择了擦肩而过,甚至有些人选择了逃避,这都是关于他那一刻,他的内心投射出来过往跟人的关系。所以当他去投射出来这份关系,他就知道过去我跟人的关系发生了什么事,我跟我自己的关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如果定向不清晰,就带入不到人与人之间这份关系的层面,那它也只能是一个拥抱而已。每一个训练其实都是有逻辑性的。所有的练习都是一环扣一环是有逻辑性的。作为导师你要记住练习不代表训练的本身。很多导师把焦点放在很做练习的上面,没有任何的区分,也没有任何的落点。每一个落点、区分用一条线穿起来就不一样了,就有逻辑性了,是立体的。如果不了解逻辑性的话,都只是为做而做了。个人范畴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就是表里一致。作为导师来讲,心里想的和嘴巴说的要言行一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知道,人的80%对话都是负面的,所以每天都要不断的克服这些负面的对话。如果你的定向不精准,他们就会真的把它当做一个游戏。
红黑游戏表达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红黑游戏的?红黑游戏的落点在哪里?
首先第一你要搞清楚整个红黑游戏的一个逻辑性。定向的时候,我会跟他们讲清楚计算分数的方法。接着就会说关于游戏的规则,问题来了。接下来我就会讲关于游戏的目的和赢的方法。其中的一个落点就是聆听。聆听游戏目的和赢的方法。因为答案都已经给出来了。但是当如果我们一说要分为ab两队。他的脑子里的自动化就屏蔽了他的耳朵,因为他的对话当中,分成ab两队。就有一个对话就是意味着要PK、我要赢,但是定向中,从来都没有讲过你们要PK。我会重复讲三遍,游戏的目的就是要赢,赢的方法就是累积最大的正分。
所以红黑游戏第一个落点,就是关于聆听。那么我们怎么聆听的呢?因为我们的自动化的对话,一说分ab两队,人性就走出来了。我们就会想尽各种办法去打败对方。在那一刻,我们会总结关于人性的那些自动化的对话。
第二个落点,关于我在过程当中是如何参与的,就跟过往的人生是一模一样的,我如何参与我的人生?在我们的大落点里面,会有很多的小落点。第一他怎么去选队长的?推别人出来当队长,让别人背黑锅。还是我们真的共识出来一个队长。在游戏的规则里面。我会很清晰的告诉他,要共识出一个队长。在过程当中。做队长要负责任、甚至还有冲突,所以他就不会选择做队长。但选择别人做队长那一刻为什么又不信任队长,在背后指指点点,觉得这个人做的不好。甚至很多的意见,为什么你不听他的呢?但是又奇怪是,你自己选择他出来做队长的。这个也是跟你过往的人生模式,是不是一模一样的。
第三个落点,参与的过程中,连个游戏都不知道怎么玩,怎么投票呢?别人叫你投红票你就投红票,别人叫你投黑票,你就投黑票,随波逐流。又或者在过程当中,别人叫他投红票,他非投黑票,唱反调,做这件事,就是为了要证明我是与众不同的。这种的模式和过往的人生模式是不是也都是一模一样的?第四个落点,是关于可能性,我们很清楚在这个计算分数的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对话没有令到我们投黑票呢?这个练习其实是关于一个聪明和智慧的角逐的练习的,因为聪明的人。是会选择如何打败的对方;智慧的人,在过程当中是如何战胜自己。
做红黑游戏的练习落点非常的重要。这4个落点里面一定要非常精准的去做区分。这个大落点就是:我如何参与我的人生,在游戏过程当中,我如何参与我的人生?
共赢只是一个主题,但是不管你投黑也好,投红也罢,其实都要付代价。但是在这个付代价的过程当中,我们会不会共赢?其实在共赢的过程当中必定有一方是要先付代价的。但是这个共赢是不是我们的初心?
作为教练,我会跟你区分关于聆听,在过往你的生活当中,你有没有真的去用心聆听你的老公、你的孩子。当我们一旦掉到自动化的模式当中,甚至去到一个情绪的位置里面。我们就会选择屏蔽我们的耳朵,什么都听不到了,甚至已经有把答案都给到你了,你全都听不到,明白了吗?w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