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儿断奶后,随着婶婶回老家了。女儿离开后,生活顿然了无生机,根本不是我想要的。
在一次闲聊中,五楼的陈阿姨了解到我想继续上班又想留女儿在身边后,解了我的围,自告奋勇,帮我带女儿。
彼时,陈阿姨的孙子十多岁,需要的照顾很少了。陈阿姨六十岁不到,身体很不错,在兼顾好家人的饮食家务后,完全有精力带女儿。按当时的行情价,我想付给陈阿姨每个月六百元的工资。
然而,陈阿姨说什么也不肯要六百元,说咱们是邻居,本该相互照应,只肯象征性地收四百元。
我哪里过意得去?四百元是早7:30到晚6:30、每周五天照顾一个半岁孩子的工资,还管吃喝……僵持中,取了折中的五百元。
我经常性地买些辅食鸡蛋、婴儿米粉、小米之类的送去,算是暗中补贴下。
陈阿姨是同龄老年人中比较有文化的一类人,年轻的时候,做过很多年的乡村小学老师。而且,陈阿姨特别爱孩子,女儿跟她很亲近,常常跟着陈阿姨唱儿歌、背诵唐诗。女儿交给陈阿姨带,我百分百地放心。
2.
陈阿姨在三十几岁的时候,丈夫因病去世。当时,三个孩子中,最大的儿子的十岁不到,最小的女儿还在襁褓之中。阿姨没有再嫁,哪怕是有男人愿意上门,帮她一同养育三个孩子,阿姨还是选择独自养大三个孩子,并且让三个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
我不敢想象一个失去半边天的农村妇女和农村家庭,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只记得陈阿姨说过最困苦的时候,买牙膏的钱都没有,用淡盐水刷牙;还记得阿姨说过小女儿有次病得厉害,她抱着女儿哭着到处借钱救急的事。
陈阿姨懂得受教育对一个家庭和孩子们的重要性,几乎是拼了全力,为三个孩子提供她能提供的最好的受教育的条件。儿子毕业后赚钱,帮着她供给大女儿读书,大女儿选择了费用相对少的师范中专,毕业后,跟随着儿子一起,帮着她供给小女儿读书。就这样,一家人,围着阿姨,抱团,走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
如今陈阿姨三个孩子的生活,都过得很不错。儿子在惠州一家台资企业做中层管理;大女儿上班几年后,在湖南老家当地开了一家很大规模的幼儿园;小女儿研究生毕业后在南京一家知名国企就职,早已博士毕业。
这样子的农村单亲家庭,其后代如今的生活状态,除却时代进步的因素,更多的是因为陈阿姨这样的一个坚强伟大的女人本身的坚持和造就吧!
常常因为很多类似陈阿姨这样的一类中国人的往事,而感慨中国人的坚韧、隐忍和勤奋,令人心生无比的敬畏。他们都是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解决活着的问题后,不忘投资未来和发展。
3.
常留意到国外一些排斥华人的新闻事件,甚至有些国外的当地居民抱怨华人太勤劳,太能吃苦,抢走大量的就业机会。令人无奈又好笑。
中国人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没有多少年吧,我亲眼见过许多河边的菜地在瓦砾中生出花样年华来……菜地边上被挑出的大小石块石子,不计其数。
由此可见中国还有许多人,为了拥有一片自己的菜地,不惜花上足够多的耐心和汗水。或许只是纯粹为了耕作的乐趣、也或许是是因为劳动的魅力、又或许是为了一份收获的喜悦。
总之,在瓦砾中生出的一垄垄菜畦,是我见过的最美的风景之一。
陈阿姨在这里居住的时候,也拥有那样的一块菜地,是她几乎花了整个冬天的时间,整理出来,然后,在春天里播种……到了初夏,我也跟着吃上了陈阿姨种的菜,那样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