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在我的祖居地,芦苇是最寻常不过的植物。因为寻常,见惯不怪,也容易忽略它的美丽。我曾在一首现代诗里看道:“灶堂上生出苇尖,雨停后,田垄上有鱼类搁浅”,这是我童年时代看到的真实情景。
而在户外,在广阔的洲滩湿地上,芦苇们一望无际地生长起来,青葱,枯黄,到满头飘白。芦花飞舞的时候,真正是让人魂牵梦萦,那些芦花仿佛是大自然飘忽不定的精灵,让我的心灵也随之漂浮,长久安妥不下来。
而我最钟情的却是那些散居在湖畔沟边的一丛丛孤零零的芦苇,它们迎风摇曳的姿态很动人。我常常看到这么一幅剪影:半岛形地伸入水中的一小块泥土上,几十上百株芦苇兀自生长着,它们身材修长,因为头上的穗冠相对沉重,本来是挺拔的,也稍稍有些弯曲了;那些微微低垂的头颅,在一小片天空的包围中静默着,不知在想些什么。
也许还该说说近处的一些事物:脚下的浅水里有一块光滑的石板,常有村姑农妇在上面浣衣洗菜,一些小鱼虾在周围游玩。不远处还有一头牛躺在水中,一些不知名的鸟围着牛跳来跳去,有时候就歇在牛背上。
现在回忆起来,每当我面对这些芦苇时,总是在我有些许伤感、些许失意、些许彷徨和犹豫的时候。那种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回到祖居地,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湖边,默默地和那些半岛型地深入水中几株离群索居的芦苇相依伴。
我感到我的人生境遇和这些芦苇非常相似,我自然把它们和我们人类联系起来,和我自己的生存状态联系起来,我觉得那一株株芦苇就是一个个人,或者说,就是我。
当然,帕斯卡尔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是一株脆弱的会思考的芦苇。”这是流传很广的一句名言。他给人下了一个定义,他的主要意思是说人的全部尊严来自于思想,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
很久以前我看到这句话时,觉得特别好理解,因为他把人和我所熟知的芦苇联系起来了。我想这个法国人也可能和我们一样,常年和芦苇生活在一起吧。这么一想我就对他生出了一些亲切感,就仿佛他是我的邻居。因此我读他的《思想录》时,也仿佛是在听一个智慧的邻人闲谈。
我实在喜欢这个比喻。这个比喻说我们人像芦苇,除了会思想,还因为我们和它一样,都很脆弱。人真是很脆弱的,这正如芦苇。芦苇是脆弱的,大自然中,很多东西都可以变成致命的刀剑,譬如一只奔跑的麋鹿,一阵狂风,一波巨浪等,轻易就会将它折断。
我们人呢,有时候一个好端端的生命,说走就走了,招呼也不打一声。我们经常要经历身边的亲人朋友猝不及防的永别。于是,我常常觉得自己和芦苇心有灵犀,同病相怜。我们一起哀怜,也一起思考,思考自己的渺小、无奈,以及脆弱。
不过,我们也相互欣赏,相看两不厌。在我看来,家乡的芦苇不只是脆弱的,它更是诗意的,他们那么高高挑挑地挺立在乡野的风中,身体偶尔弯曲出一点弧线,那多么像是致力于形而上思索和追寻的诗人的身影啊。
而我,自从走出家园的绿荫,投入人生的风雨,我总是要摆脱尘世的名利羁绊,总是想保有自己的真性情,总是要过一种诗情画意的、艺术的生活,活出另一种姿态,而且自认为是优美的姿态。
是的,我们和芦苇都不止是脆弱的,不止是会思想的,而更应该是诗意的。我不知道帕斯卡尔为什么没有说出芦苇的美感来,没有说出人生的诗意来。这可能是这个比喻的美中不足吧。
我们的人生,如果能像芦苇那样优美地挺立在林际水湄,优美地舞蹈在风雨中,那该多好。芦苇静静地站在江滩,多么像一些涉足红尘、默想人生的美少年;它轻轻摇曳,多么像那些婀娜多姿的青春少女;芦花飞扬的时候,又多么像那些智慧、慈爱和优雅的老者。
我们的人生,如果能像芦苇那样高标独立于名利场之外,那么,我们的美感和诗意,就不仅仅是来自那些外表的绮丽动人,不仅仅来自锦衣玉食,豪宅香车;我们之所以充满诗意和美,是因为我们在追求精神的丰硕,道德的完美,心灵的慈爱,以及智慧的滋润。
是的,我们一生都在追求,求温饱,求小康,求富贵,求事业有成,求名垂青史,但是,我们很少有人将人生的诗意当成追求的目标。其实,所有的财富和权力,都没有“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来得有境界,有滋味。
生命是短暂的,甚至是无意义的。我们一出生就在向自己的墓地走去,也就是说人生只有过程,没有目的,要说最终目的地,那就只有一个,就是坟墓。这是谁也无法逃避的现实。
但我们珍惜这个行走的过程,要在走向自己墓地的旅途上,让自己开心一点,闲适一点,随意一点,轻松一点,让心灵的感受美妙一点,于是我们行走着,歌唱着,观赏着,感受着,这就是人生的诗意了。
因此我想补充一下帕斯卡尔——人是一株脆弱的、会思考的、诗意的芦苇。
这么审视一番,我的伤感失意会如春梦一样消逝,一种甜蜜的美感会充盈在我的生命中。我知道,那是我又一次坚定步履、走上那条追求真善美之路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