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不眠”书店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北侧有一家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您没有看错,就是24小时营业。
书店面积近700平方米,上架书籍有1.5万种。棕色的地板,黑色的铁质楼梯,简洁大气书香扑面。
休息区到处是捧着书、膝上放着笔记本电脑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黑发的年轻人和白发的老年人。实在没有地方了,大家就挤一挤席地而坐照旧看书。
一位残疾姑娘读书的模样深深的打动了我——她有一条腿是义肢,却穿着时尚漂亮的长裙,她就那样青春洋溢的站在那里,全身心的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她不自觉中所散发出自信知性的光芒迎面飞溅到了我的心里。我暗自感慨:这才是真正的帝都风范啊! (我偷偷的拍下这张照片,为的是发给我女儿看。)
北京这种“不眠”书店很多,我就去过望京的page one和“朝阳城市书屋”,它们都是24小时不打烊的“深夜书房”。即使你在后半夜光临这些书店,店里也总是有正在默默读书的年轻人。
“我们在这儿欢笑,我们在这儿哭泣。我们在这儿活着,也在这儿死去。北京,北京——”
走出书店,在北京流光溢彩的夜色中,我总是会想起汪峰那沧桑的歌声。我也曾赤手空拳成为第一代“西漂”,最终咬紧牙关留在了西安。所以北京人的辛苦,我真的很懂很懂,我觉得你们拼劲全力的样子,真美!
2容城市民服务中心书店
我到容城时,当地的新华书店据说是因为生意不好,无以为继,正在重新装修,因此没有营业。
金台西路有几家小书店,主业是出售教辅。
只有市民服务中心有一家不大的中信书店,可以坐一坐。遗憾的是卖书不打折,但店员服务态度极好,购书后会殷勤的为你盖上雄安新区的藏书印。要一杯热奶茶,你可以在这里一直看书。
去的次数多了,我发现容城读书的人不多。皆因一开口就是天南海北的各种口音,所以我知道基本上都是央企的人在买书。
3 教育其实起了一个把人分层的作用
要知道对于我们这些平民百姓而言,读书才是惟一的机会。
我出生在一个小县城,我有过很多同学,有的念到上海复旦大学,有的却只有高中学历。
现在看起来,那些生活过得舒适的,大部分都受过高等教育。
他们未必大富大贵,但至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房有车有存款,能照顾自己的儿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当然也有几个没有读过大学但也混的很成功的同学,但这绝对是小概率事件。
这些小概率的人有着惊人的学习天赋,他们尽管没有上过大学,却很像高尔基——高尔基把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当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们是做哪行修哪行,日积月累,在各自的行业杀出一片天地。终身学习其实是他们成功的利器。
而那些不爱读书家里又帮不上忙的孩子,至今还在那个小县城里卖菜、开修理店。虽然也是谋生,但甘苦自知。但最可怕的是他们的孩子也会重复他们的生活。
教育其实起了一个把人分层的作用。
那些不肯读书的人一辈子都会被压迫在最底层,这话难听,但真实。
现在的年代,不读书就要挨打,而读书人打起人来,根本就是兵不血刃。
北京离容城其实并不远,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我常常想这两条平行线差在哪里呢?24小时书店应该算一个吧。
北京人都拼了,雄安人,你们还在等什么呢?
(雄新社 雄媒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