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待他人的态度,和父母有最直接的联系。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汤加辉老师曾说:
“幼年期孩子以妈妈为主,青春期以父亲为主。”
当孩子来到青春期后,他们不需要妈妈的温柔体贴,而是需要一股强大的力量,来约束和加速自己的成长。
这个角色就是父亲。
父亲在家庭中往往象征着“力量、勇敢、果断,代表着独立、责任和规则。”
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其实更需要父亲做榜样。
父亲,决定了孩子的底线。
社会学研究发现,劳改所里80%的少年犯,其实都缺少父亲的关注。
他们要么是没有感受到父亲的爱,要么是和父亲分居。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父亲不止是一个身份一个角色,更是一股约束自己的力量,一个不能打破的底线。
有这样一则新闻:
国外有个10岁的男孩,因为在校车上欺负其他的同学,直接被司机赶下车。
并且在未来三天,他都不能坐校车去学校。
这件事被父亲知道后,父亲并没有斥责孩子,也没有和学校商量,更没有开车送自己的孩子。
而是命令孩子,一周都要跑步上学。
父亲则每天骑着车,跟在孩子后面,就算外面在下雨亦不例外。
父亲说:“他的欺凌行为,绝对不能被谅解。”
于是,这个孩子只能背着书包,徒步两公里去上学。
一周后,孩子不仅没有再欺负同学,甚至还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以及老师的表扬。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在好和坏之间来回踱步。
一个不好的行为,如果没有人站出来阻止,长期下来就会成为定时炸弹。
母亲内心柔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更容易原谅,管控力度不强。
只有在父亲面前,孩子才能体会到敬畏,会不自觉收敛坏脾气。
弗洛伊德说:
“孩子严重父亲是集法律、规则、约束、威严于一身的角色。”
因为父亲会理性对待孩子,压制和处理孩子的攻击性破坏性。
在这个阶段,父亲可以用绝对的权威,约束孩子犯下的错,塑造正确的三观。
所以,孩子青春期阶段,是非常需要父亲这个角色的。
父亲的见识,决定了孩子的成长方向。
有位网友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上高中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太好。
父亲想给他报几个补习班,希望能提高他的成绩,好歹能考上个本科。
他死活不愿意,因为他觉得高中毕业后直接出来工作,可以早早学习经验。
所以他很不屑的告诉父亲:
“等我上完大学,别人都工作好几年了,到时候我再赚钱就晚了。”
只有小学学历的父亲,没有说什么,只是帮他向学校请了几天假,带孩子来自己工作的地方。
那是一个流水线的工厂,父亲的工作就是重复单一的动作。
刚开始,孩子觉得没什么。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他终于受不了了。
第四天的时候,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说:
“晚上早点睡,明天上学别迟到。”
那是他第一次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可以走更好的路,过更好的人生。
于是,他回到学校,开始好好学习,最后顺利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学校。
现在他在一所知名的工作就职,和一群很有才华的人,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心理学家汤加辉老师也认为:
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
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们准备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时,相比于母亲,父亲提供的信息更多。
一个父亲,胜过100个老师。
父亲是青春期孩子成长路上的指示标,在迷茫困惑的时候给孩子方向,把偏离航道的孩子重新拉回正轨。
也可以说,父亲是孩子的教科书,是孩子的领路人。
当好一个父亲并不简单,但是爸爸对孩子来说确实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助力。
在这里,我给孩子几个建议,适合有青春期孩子的父亲。
1️⃣ 用多种形式沟通
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很多孩子都会把社交转移到网络上,有些不好意思开口的话,通过一个对话窗口,其实可以更好的表达出来。
2️⃣了解孩子喜欢的事物
父亲和孩子不好沟通,往往是因为对孩子不够了解。
一旦了解了孩子的兴趣点,有了共同话题,就能加入孩子的圈子,成为他们的伙伴。
3️⃣支持孩子的活动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参与的活动越来越多,这时候需要父亲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拓展朋友圈。
4️⃣ 尊重隐私
越大的孩子越注重隐私。
过度监管,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
5️⃣尽量给孩子面子
人前不教子。
青春期的孩子,把自尊心看得非常重。
只有给予了孩子应有的尊重,人后教育孩子的时候,他才更愿意听。
6️⃣别对孩子暗示自己永远正确
父亲的绝对正确,在和孩子有摩擦的时候,就等于否定孩子。
这不仅会伤害孩子的感情,还会让孩子自我怀疑。
7️⃣过度保护
青春期,其实是孩子过渡成大人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他们应该去犯错,去体验新东西,以后的人生才会更加顺畅。
虽然这些建议很简单,但需要家长们不少的努力,孩子成长的机会只有一次,青春期更是决定性的时期。
父亲的一言一行,都在悄无声息的影响着孩子的人生。
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在父亲身上找到人生的方向。
也希望每个父亲,都可以教育出优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