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暴躁、不服从管教、和父母拒绝沟通。
与其一说话就让孩子烦,不如学学如何正确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一位家长来找我做心理咨询:
孩子刚上初一,最近考试成绩不太理想。
她本来想和孩子好好沟通一下,可每次孩子不是在玩手机就是在看动漫,对妈妈不理不睬。
她刚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孩子直接不耐烦的敷衍回去。
家长焦虑生气,大吼:“你还想不想上学了,就这样浑浑噩噩到什么时候?!”
没想到儿子一脸不屑的回答:“我想干嘛就干嘛,关你什么事!”
忍着没有说出口的尖刻言语,家长关上门离开了。
夜里,她在卧室里崩溃大哭。
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曾经乖巧可爱的孩子,突然长满了尖刺,叛逆、固执、暴躁的将父母推开,让人心态爆炸。
种种因为青春期导致的亲子对抗,我们却不知道怎么办。
进一步怕伤害到孩子,退一步怕行差踏错。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这么难以相处?
青春期的孩子似乎总是特别难以教育,你不知道自己说的那句话,会突然刺痛孩子,哪个动作会让孩子勃然大怒。
他们敏感的内心、剧烈到让人心碎又心惊。
其实,孩子也不想这样,他们同样很痛苦,深处动荡中心的,正是他们自己。
敏感、冲动、危险是青春期的独有特征。
神经科学认为,青春期孩子的脑神经边缘系统已经发育成熟,这代表了孩子有强烈的情绪感知力。
然而大脑中负责性功能的前额叶,却要到20岁才能发育成熟。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就好像一个炸药桶,随时都会被点燃,他们有点燃的火苗,却没有停止的能力。
孩子自尊心很强,却又经常被误解,一旦情绪爆发,很容易做出过激的行为。
因此,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只是一句简单的话,一个莫名其妙的眼神,都足以让他们卷起一场风暴。
青春期虽然麻烦很多,但却是孩子成长路上必须要经历的洗礼。
因为,在和父母背道而驰的路上,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边界,成长为真正独立的人。
所以,这条路注定是痛苦又危险的。
他们希望可以独立,内心却不够成熟,容易冲动犯错误,面对成长的压力,痛苦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
因此,青春期孩子对父母的需要,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演员邓超参加节目的时候,曾经说过青春期。
青春期的邓超叛逆到令人发指:打耳钉、离家出走、奇装异服......
他希望可以成为独立特性的那一个,这是一种个性。
此时,他质疑大学的意义,把父母的劝告抛之脑后。
整个青春期,邓超和父母一直是疏远的,他喜欢和父母对抗。
但是,父亲却从不反对。
知道邓超喜欢舞蹈,就像朋友一样,陪着他慢慢考进了中戏。
“试试吧,万一考上了呢?”
“要是没考上,咱们就当来旅游了!”
父亲用极大的耐心和细心,用一种软着陆的方式,教育他追寻内心,实现梦想。
现在邓超回头看看,才知道父亲用什么样的态度,带着他度过了青春期。
内心的变化,对自我的追求,像迷雾一样,笼罩着青春期的孩子。
他们内心迷茫,外表叛逆,没有方向感。
尽管他们嘲讽、不嫌弃、暴躁,会让你痛苦。
可是,他们内心需要你的帮助,并且是全力的帮助。
前途未定,家长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孩子的灯塔。
青春期的孩子相互矛盾的特质、诡异多变的情绪,都让他们暴躁而叛逆。
哪怕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可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内心发生了惊变。
重新审视和对待,才能减少冲突,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
改变沟通模式
李玫瑾教授在谈到青春期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嘴闭上。
唠叨指责,是青春期孩子最讨厌的事情。
他们急切想要独立,又自尊心强烈,所以不要和他们较劲。
如果依然把他们当孩子,训斥不停,或者逼孩子认错,孩子一定会做出更叛逆的举动。
控制情绪,说话点到为止。
尊重和理性,是走进青春期孩子的第一步。
适当方式,提升容忍度。
青春期孩子的内心是很矛盾的。
他们希望可以独立,但是又需要依赖;
渴望交往,又敏感封闭;
希望自制,却又屡次冲动。
所以,他们会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
比如,封闭自己的内心,迷上某个人(早恋),着装怪异,沮丧低沉。
这个时候,包容和接纳是应对孩子的关键词。
对于非原则性问题,放手让孩子去试,哪怕明知是错的。
孩子需要这些探索,去发现真正的自己。
作为父母,要成为很好的观察者,看到他们内心的涌动。
如果可以,试着倾听孩子的心声,表达对他们的欣赏和喜爱。
被喜爱和认可,是青春期孩子最在乎的事情。
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确实很难,因为我们很多努力都是没有用的。
我们不甘心这样。
然而,长大成人前的这个坎,是没有捷径的。
我们只能陪着他、看着他、包容他,熬过去以后,留给我们一个成熟的背影。
用理性的思维去教育孩子,带着温度感受,这就是我们能够给孩子最好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