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芳
昨天,大妈拿了点了黄年糕给我。晚上,就煮了两条,加些水、油和盐、青菜等简单地煮软,就可以吃了。吃起来非常软糯而又劲道,很是喜欢。就问她,哪里买的?她说,是自己买米去加工的。我急着问:哪里可以加工?我也要去打年糕。
从小我就喜欢吃糯米、面粉之类加工成的食品。其中就有年糕,它可以煮,煎、炒、炸、烤等做法,各种做法我都爱吃。特别是板鸭炒年糕,那种板鸭的酥和年糕的软,合着一起搅动味蕾尤如舌尖跳舞,惹得满口水生津,不由得你不多吃一碗饭。
今天,我强烈要求大妈带我去。下午,我、大妈和她的妹妹一同驾车前往潭山年糕加工厂。不到半个钟头,我们就来到了第一个年糕加工厂。它就在大妈表妹家隔壁。只见这里人头攒动,一个不到50平米的店面早已挤得水泄不通。店里的人声丶机器马达声丶年糕的洗涮声,和阳光灿烂的笑声,已汇成一支生活之歌。
当我们到时,大妈的表妹带着她的小孙女迎了出来。对我们说,这里已经不再接米加工了。加工的人太多了,再加上现在疫情防控非常时期,上面不允许再打年糕了。我带你们到更远一点的加工厂去打吧。说完,她指着早已帮我们买好的米,我们立即把米扛上了电动车。她带着孙女骑着电动车出发,我们跟着她步行几分钟,就来到了熊记年糕加工厂。这里的规模比原来那个小多了,但是排队的不一定比那里少,我们提着米进到里屋,地上已摆着一个个长龙似装着已浸好了的黄澄糯箩筐。箩筐里躺着一粒粒涨得饱满的黄澄糯,似一个个撑饱了肚子的睡着了的胖娃娃。
黄澄糯可不是一般的糯米,而是专门用来做年糕的。它比糯米短而粗,没有糯米那样的秀气,看上去也比糯米糙很多,但是因为它独特的用处,特别地跑火。由于临近年关,大家把年糕也当成年货来置办,打年糕的人也因此多起来。黄澄糯已是供不应求了。唯有年底想打年糕的几家人特意种了这种水稻,所以才倍显它的珍贵的。
进到屋里,这里早已挤满了人和箩筐,机器不停地轰鸣,工人早已忙得不亦乐乎,这是个热闹非凡的生活场面,一个个对日子充满着热情。
那里的店主对我们说,你们就等着吧,你看这一排排的人,要一个个等着打呢!大妈的表妹找到店主,求情道:给她们插插队吧,他们是从城里来的,别让他们等久了。店主悄悄地说,不要声张,我会给她们插队,但是也要等两三个钟头吧!我们听了,只好又回到了大妈的表妹家里,坐在屋外晒太阳。天气温和着,年糕加工厂热闹非凡,人气特旺。
大约半个小时过去了,我觉得无聊,就又来到了熊记加工厂。我站在那里认真地看起来。虽然这只是个小作坊,机器设备也陈旧古老,但是工作分工明确,工作人员之间互相配合默契。年糕工序并不复杂:洗米、浸米、打粉、拌粉、入机器第一道加工成长条形粉条,再上甑蒸熟,最后倒入机器进行第二道加工成长条形的年糕,随着机器口出品,把长条剪成3、4寸一段,年糕就出成品了。出成品后还有重要一环节,就是要快速地把刚做出来的年糕在早已准备好的晒垫上摆铺开来。不能让年糕粘叠在一起,要不然就会糊成一陀,掰也掰不开。那它就不叫年糕了。整个工序,上甑蒸的这道工序时间长一点,每甑需蒸12一15分钟不等,蒸熟后倒入机器塞入一个洞口,就可以出成品。看上去简单,但是如果其中一个工序出错或衔接不上,就会影响下一道工序,整个过程就会缓慢下来。我就站在边等边看,他们一个个忙碌着,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即使机器的轰鸣声,粉末的肆虐飞扬,也抯挡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我们一直等到6点多钟才轮到,7点40分打包回到家。虽然我很累,但是我很开心,这是热爱生活的体现,人到中老年也得把日子过得闹腾而又充满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