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1982年,黄仁宇用英文书写万历15年,以大历史的角度去梳理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管理上的结构。万历十五年正好符合西方汉学的学术方向,西方汉学上是挖掘结构和微观的角度去看历史。

而中国的传统历史学书刻板模式,以上传上层阶级治理下层阶级,以正统道德观念来叙述,写的更多的是王侯将相。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中国思想文化从封闭到开放,中国对历史的多方面解读需求量增加。这本书是这个时期第一本学术和受大众需求影响的书籍。

作者黄仁宇在书中有提到,中国2000年以道德代替法制,明代问题大达了极点。大明王朝1566年徐阶为代表的清流派和以严嵩为代表的严党针对改稻为桑的政策,落到实地,颇有草台班子。大明王朝1566年,真正具有实践意义的人少的可怜。

黄仁宇又在书中提到坐在宝座上的皇帝,他的力量是带有宗教色彩的,他的神秘之处在于可以使不合理的处置合理化。这种神秘的力量是历代统治者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合理化,通过制作一些福瑞来来证明自己的高贵,让别人心安理得的做他的奴隶。这种程序让人看清,也让人从中挣扎出来。

书中提到迷信与非迷信之间的分界是非常模糊的。就是当一个人强迫自己对一件事,对一种前途建立信念,那么他跟宗教的归依相似,我们真的是我们中国人真的迷信吗?倒不如是给自己一个心理寄托,让自己可以更好的面对生活的困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