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泡儿践行读书会”迎来了第一周的线上视频会。收获万千,总结出三条就是:我看到实践的力量、觉察的力量和做对的力量。
1.实践的力量
这一周实践的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前两个:“积极主”和“以终为始”。一周下来,11个人的群里已经盖楼上千层了,每天的精华都要五六十条(感谢精华员)。
“积极主动”的理念已经深入小伙伴的内心,这从周五晚上的视频会就能充分看出来:作为自愿参加的活动,主动参与者达到了82%,完全超出我的预期。
有的人可能会说,只不过是1小时嘛,而且是下班后,谁还拿不出这1小时,这有什么了不起。
我觉得非常了不起,只有内化了“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做到。
首先,时间段是周五晚上18:30-19:30这样一个可能是做饭时间,可能是吃饭时间,可能是送孩子上课的时间,可能是陪伴家人的时间。总之,拿出1小时,不容易。
其次,讨论会看起来“没有用”。因为不让你在当天完成更多工作,不能让你立刻升职加薪,不能让你马上财富膨胀,不能让孩子下周测验提升成绩,不能让伴侣对你的态度立刻改变。在下班后,拿出1小时,去做看起来没什么用的事,没理由。
没时间+没有用,为什么大家还都克服困难来到了线上会?
只有一个理由:“主动选择”。
选择可以不是为了某种现实利益,而是基于精神提升和愉悦自我。
“以个人进步为原则,以精神愉悦为原则做选择?可行吗?可信吗?可以吗?”许多人还在对“以原则为选择依据”进行质疑和疑惑不解的时候,我们群里的小伙伴,做到了。真骄傲。
2.觉察的力量
从视频会之前,到视频会上,到视频会之后,我都看到许多人从“不知不觉”到了“后知后觉”,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工作、育儿,自我。
从原来“很正常”(甚至是必须)的当下,包括:“这样忙很正常”,“发脾气很正常”,“没脾气很正常”,“做老好人很正常”,“做孩子老公的教导者指导者很正常”,“这样对待孩子很正常”,“这样对待老公很正常”,“这样工作很正常,”“这样的生活很正常”,“读书从第开始一页一字一句的读很正常”,开始统统打上了问号:“正常吗?”“这是我要的吗?”“还可以怎么做?”
陈述句甚至是感叹句,变成了疑问句。这背后是思维的转变,信念的转变,重心的转变。
“当问题提出的时候,就是问题被解决的开始。”
当一个不只是执行任务,而是开始提出问题的时候,他就从机器变成了人,生命的活力和精彩从此展开。
3.做对的力量
视频会上大家从自我介绍环节到后面的分享收获环节,很多人都在感谢我:感谢我发起了这个读书会,感谢我在群里分享我的思考,感谢积极回复大家的困惑问题,说因此收获到很多很多......
其实大家不知道,我才是最应该表达感谢的人,因为我是从这个事情中受益最多的人啊。
虽然我提出和大家一起“读书实践”,一起“找到人生使命”,一起“成为有智慧的人”,但其实这是我最想做的事,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是不管有没有人一起,我都想做的事。
所以,有人响应,有人参与,有人一起行动,结果是帮助我更快的得到了我最想要的。
这个过程中,别人是否有收获,是否有成长,本质上说,是我无法控制的,无法确定的,套用“七个习惯”的语言:那是我关注圈的事,不是“影响圈”的事。
就像蔡志忠说:“很多出版社感谢我,读者也感谢我,说我为了读者而废寝忘食的创造,一天只睡4小时,只吃一段饭,还在坚持创作。才怪!我只是在做我开心的事,做我喜欢的事呀。”
为什么做着自己开心的事,还得到了很多感谢呢?
因为利他者利己。“让每个人成为自己,让生命中的一切都成为智慧增长之源。”这是一件让他人受益的事,无论谁来做,最终都会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重,使自己得到好处。
视频会要求每个人选择三个关键词进行收获分享,我选了贡献、平等和改变。
贡献:宇宙奉行‘能量守恒原则’,自然界崇尚“舍得”原则,有给才有得。而且是要先给,而后才有可能得。先给种子以阳光、水分和营养,才可能得到果实,先给微笑,才可能得到微笑。先给善意,才可能得到善意。
平等:群里有大学教授,有小学老师,有一线城市白领,有四线城市工薪,但是困惑平等,难题平等。
改变:改变随时随地可以发生,只要你想,只要你要。每一个当下都是改变的契机。过去的一周已经在朋友身上充分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