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洞若观火,并嘱咐勿言亮先知此事,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事只得实说了。瑜大惊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
次日,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瑜曰:“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不需十日,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
肃领命来探孔明,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馀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肃允诺,却不解其意,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
万事俱备,至第三日四更,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当夜五更,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 约一万馀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追之不及。
孔明回船,谓鲁肃曰:“已得十万馀箭。明日即将来射曹军,岂不甚便?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鲁肃拜服。瑜闻之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诗赞曰: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少顷,瑜邀孔明入帐共饮。瑜曰:“昨吾主遣使来催督进军,瑜未有奇计,愿先生教我。”孔明曰:“都督且休言,各自写于手内,看同也不同。”瑜大喜,教取笔砚来,先自暗写了,移近坐榻,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看皆为“火”字,皆大笑。饮罢分散,诸将皆不知其事。
曹操心中气闷,荀攸进计曰:“可差人去东吴诈降,为奸细内应,以通消息,瑁之族弟蔡中、蔡和现为副将,诈降东吴,必不见疑。”操从之,当夜密唤二人入帐,厚赏之。次日,二人带五百军士,驾船数只,顺风望着南岸来。
周瑜闻二人特来投降大喜,重赏二人,即命与甘宁引军为前部。二人拜谢,以为中计。瑜密唤甘宁,分付曰:“此二人诈降,吾今欲将计就计,教他通报消息。汝可殷勤相待,就里提防。至出兵之日,先要杀他两个祭旗。汝切须小心,不可有误。”甘宁领命而去。鲁肃多不解,孔明解释一番,肃方才省悟。
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教周瑜用火攻曹操。瑜曰:“吾正欲如此,故留蔡中、蔡和诈降之人,以通消息。但恨无一人为我行诈降计耳。”盖曰:“某愿行此计。某受孙氏厚恩,虽肝脑涂地,亦无怨悔。”瑜拜而谢之曰:“君若肯行此苦肉计,则江东之万幸也。”盖曰:“某死亦无怨。”遂谢而出。
次日,周瑜鸣鼓大会诸将于帐下。孔明亦在座。周瑜曰:“诸将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御敌。”言未讫,黄盖进曰支三十个月粮草也不济事,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周瑜勃然变色骂黄盖慢我军心,誓要斩之。盖亦怒骂,瑜大怒喝令速斩。甘宁进前求情,瑜叱左右乱棒打出。众官皆跪,瑜怒未息。众官苦苦告求。瑜曰:“若不看众官面皮,决须斩首,今且免死。拖翻打一百脊杖,以正其罪。”众官又告免。瑜推翻案桌,叱退众官,喝教行杖。将黄盖剥了衣服,拖翻在地,打了五十脊杖。众官又复苦苦求免。瑜跃起,指盖曰:“汝敢小觑我耶?且寄下五十棍,再有怠慢,二罪俱罚。”恨声不绝而入帐中。
众官扶起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扶归本寨,昏绝几次。动问之人,无不下泪。鲁肃往看孔明,孔明曰“不用苦肉计,何能瞒过曹操?今必令黄公覆去诈降,却教蔡中、蔡和报知其事矣。子敬见公瑾时,切勿言亮先知其事,只说亮也埋怨都督便了。”
肃辞去,入帐见周瑜。瑜曰:“孔明之意若何?”肃曰:“他也埋怨都督忒情薄。”瑜曰:“今日痛打黄盖,乃计也。吾欲令他诈降,先须用苦肉计瞒过曹操,就中用火攻之,可以取胜。”肃乃暗思孔明之高见,却不敢明言。
且说黄盖卧于帐中,诸将皆来动问。盖不言语,但长吁而已。忽报参谋阚泽来问,盖具告以事,泽曰:“公之告我,无非要我献诈降书耳。”盖曰:“实有此意,未知肯否?”阚泽欣然领诺。正是:勇将轻身思报主,谋臣为国有同心。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文字整理于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