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写作群里云高战友推荐大家读一本好书《人性的弱点》,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他推荐这本书有两个理由:其一,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与人打交道,洞悉人性会让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如鱼得水,所以研究人性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用处都很大;其二,人性的进化是极其缓慢的,所以研究人性不会轻易过时,我们一生都可以用到。
这的确是一本好书,作者戴尔·卡耐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还是著名演说家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学家。他毕生致力于人性问题的研究,创立独特的融演讲、推销、为人处事、智能开发于一体的成人教育方式。
我看了受益匪浅,引发了一些思考。
书中我比较喜欢的章节有“人际交往秘笈”。
书中是这样讲述的:我的能力在于激发周围人的热情。我拥有的最大资本是赞赏和鼓励我以此方式激发人们的潜能。没有什么比上司的批评更打击一个人的积极性了,我从未批评过任何人。
我认为给人们正面激励对工作至关重要,所以我喜欢鼓励他人不愿意吹毛求疵,如果看到任何闪光点,我会由衷的赞许不吝啬赞美之词,这就是施瓦布的诀窍。
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微笑和赞美,教育的核心秘密是不否定,鼓励和赞美,因为它能直达人的内心,激发无限潜能,助人灵魂觉醒。
那么,一味地说赞美,是不是就不能批评了呢?
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因此,教师经常要用到批评这种方法。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警世铭言似乎人人都懂,其中哲理人人都明白。但具体到被批评的人来说就不那么容易接受了。因为按人们的正常心态讲,无论任何人都不愿意听逆耳的话。
特别是那些天真活泼的小学生,他们更愿意听老师的表扬,不愿意听到老师的批评。
那么怎样的批评才容易让学生接受呢?怎样才能使良药不再苦口,忠言不再逆耳呢?这就涉及到批评的“艺术”问题。
对学生批评教育时,心态要平和,情绪要稳定 。切忌不分场合、简单粗暴的批评 ,要选择适当的场合,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记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同语言、态度的批评,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
其次,我们还要懂得区分赞美和奉承。前者真诚,后者虚伪,前者无私,后者自私。前者发自肺腑,后者流于表面前者为世人所歌颂,后者为世人所不齿。
“我们遇见的每个人都必定在某一方面胜于我。正因如此,我向每个人学习”。这是爱默生说过的话,也同样适用于你我。让我们暂时将自己的得失和欲望置于一旁。想一想他人值得赞许的地方。收起谄媚的话语,以最真挚诚恳的态度称赞他们。
由衷的赞许,不吝啬赞美之词。人们会将你的话语珍藏一生!
最后,奉上卡耐基贴在镜子上警醒自己的谚语,与大家共勉:此生之路,我将走过;走过这一次,便再也无法重来。所有力所能及的善行,所有充盈于心的善意,我将毫不吝惜即刻倾予。我将在不拖延,再不淡漠,只因此生之路,再也无法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