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近一个多月来,笔者通过米专栏与投资者分享了许多关于国内网贷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网贷平台的筛选,但依然有投资者表示,对如何选择靠谱平台犹豫不决,那么优质的网贷平台都有哪些特征,笔者总结了四点,希望对投资者有所裨益。
特征一:模式清晰
借用投资圈的一句名言“投资你懂的金融产品”,放在P2P领域就是投资你看得懂的借款标的,运营模式越清晰,投资标的借款用途越简单,投资者越容易理解。相反,层层包裹之下的金融产品,尤其是金融衍生品,其中的风险系数就越高,这类产品还是远离的好。
如今,基于P2P网贷模式还衍生了P2C、P2B、P2G、P2F等概念,但万变不离其宗。如何辨别网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关键还在于其债权来源。按照债权来分,目前P2P行业大致可分会纯线上平台和线上线下结合平台。借款人通过网贷平台上传资料经审核后平台发布借款标为纯P2P模式;平台通过线下开发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并引进实力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对项目进行担保,在线上通过互联网平台寻找普通投资者为P2C模式;平台通过线下开发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并在线上嫁接投资者的模式为P2G;个人对通过互联网对接金融机构的多种产品的模式为P2F……
P2P行业的发展也衍生了需要新的模式,每一种债权获取模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其中风险也不尽相同。因此投资者在投资之前一定要对平台的模式充分理解,对其原始风险有充分认识,对于看不懂的网贷平台还是不投为好。
特征二:风险分散
资深的投资人往往会投平台进行监测,其中的重要指标就是大额借款人(比如前5大借款人)待偿金额与投资标的总金额的占比,比例越高风险越大。在笔者看来低于5%为优,低于10%为良,低于20%为中,如果高于20%那就危险了。
虽然平台在对外宣传自己风控体系的时候都会与银行媲美,但是要知道,即便是银行也有出现坏账的概率,零坏账只是看起来很美,实现起来也非常困难,因此风险分散度至关重要。假如平台的借款风险很集中,一旦一两家借款大户出现坏账也可能造成灭顶之灾。
特征三:实力背书
在实际的投资操作中,网贷平台有无实业集团入股,有无风投注资,有无银行及国企背书……都是资深投资者需要考虑的要素。
自“互联网+”成为互联网发展新常态以来,上市公司、地产开放商等对行业对P2P领域无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近期的新闻报道也表明,在监管愈加严厉的2016年,网贷行业的交易总量不降反升,各大知名实业集团也纷纷布局P2P领域,越来越多的网贷平台收到上市公司、银行机构、实业集团的资本青睐。为平台实力提供背书,因为注入了优质资源,平台往往也更受投资者者追捧。
毕竟,企业和机构在进驻网贷平台的同时还会给平台带来资产等方面的资源,这样平台借助股东的资源优势,发展依托于上下游产业的供应链金融,能够更好地找到优质资产,在风控方面也更加方便。
特征四:资金托管
熟悉的投资者应该不会陌生,在以往的米专栏中笔者曾专门就资金托管和资金存管的区别做个专门介绍。严格意义上说,资金托管模式先的托管机构有义务监控资金流向,并根据指令交易,定时发布托管报告证明资金未被挪用;而存管方不具备上述义务。
从这个角度说,目前国内网贷平台中严格执行了资金资金托管的屈指可数。这样是为什么监管层并没有强制平台进行银行资金托管,而仅要求银行资金存管。
公开资料显示,资金托管至少包括四种情况:风险准备金账户托管,投资者资金托管,借款人资金托管,平台自有资金托管。有些平台仅完成了风险准备金托管,可以保证平台不把风险准备金挪为它用,一旦发生兑付风险时,这些风险准备金才会专款专用派上用场。然而,只有投资者和借款者都在银行开立了独立的托管账户,才能真正做到资金与平台的隔离;只有当满标时,银行才会接到指令将投资者账户的钱划入到借款者账户中,不经过平台之手。
有些平台只是将部分自有资金存入了银行账户,就宣称完成了资金托管;还有的平台宣传进行了“银行资金保管”,大玩文字游戏。这都是投资者应该注意的。
综上所述,在国内目前2000多家网贷平台中,完全符合以上四大特征的平台少之又少,但投资者至少选择符合其中3个标准的进行投资,如果2个标准都没达到,那就避而远之。当然对于那些既“懒得比较”、“懒得筛选”又想在安全理财的基础上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者,笔者还是建议他上米咖网看看,毕竟上面的网贷平台都经过风控团队把关之后才上线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对应的平台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