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线:买来电推剪套盒 给家人理发 爱心头板寸头 过年理发店理 经常理发
描写线:心理紧张 动作不自如,语言 神态
情感线:兴奋 内疚 自卑 开心 成就感
家庭理发师
壮壮四个月大时,在姥姥家村子宋店,第一次请剃头师傅给剃头。主要我认为:孩子第一次理发,传统手艺一定更好。结果快结束时,孩子可能耐心时间有限,动了几下,就被割了一小下,似乎红红的,就哭了。我信得过老师傅几十年的经验,只是孩子太小,怎能一动不动的配合。自此后,顾家的陈先生就网购理发套装一盒,有电推剪,卡套(留长短的),披风,梳子,清洁海绵等。我也就开启了家庭理发师之旅。
壮壮此后至两岁间,基本上被我理成光头,或3cm,或6cm,或9cm,或12cm等等长度的全推剪。没有人对孩子头发做评论,除了“光头”“小光头”之外。
两岁后,考虑到孩子已然长大,不能老是“光头”。看到有小朋友头顶上是“桃子”,其余的头发贴头皮推剪。我一激凌,为何不做此尝试?于是准备好工具,安抚好孩子,开始我的理发技艺升级版之“爱心头”。孩子就是我的老主顾,刚开始很配合。我先从后头开始,加两侧,带鬓角,都是贴着头皮推剪,只给头顶留下约似长方形的面积。开始理爱心形状时,首先,我目测头顶最阔处的中央,定一个点,分别从左边右边往额头方向推剪,最后两边汇聚成一点,这个点和定点以及额头中央的头发尖儿要在一条直线上,是爱心的凹点。然后从凹点出发,分别从左右两点修爱心边,最后两边在额头中央的头发尖汇合,一个爱心造型新鲜出炉。我万分喜悦,终于技艺有所突破。可孩子显然坐不住了,不停地动,伴着哭腔。于是我各种哄各种骗各种承诺各种劝。其实我端着胳膊,小心翼翼修边,生怕一用力搞个大豁子,也很拿劲儿。万幸孩子乖,终于圆满完成一幅作品。一到楼下张主任脱口而出:“黑桃,黑桃,今天怎么这么酷!”“人家是爱心头,叫什么黑桃。”心里如此想,我脸上还是堆满了得意,这是传说中的成就感?!
壮壮五岁的那年腊月,快过年了,亲朋好友都要见的。出于孩子读学前班已是大孩子的老虑,我带他到理发店理发。理了板寸,很不理想,觉得还没有我理得好,又花钱又不好看。遂决定以后还是我理,当然,也征得了孩子同意。重点是,我又习得了一款新发型------板寸。我理板寸和爱心头差不多,都是后头和两侧贴头皮推剪,头顶是用武之地。板寸在于要用梳子梳出想留头发的长度后,把梳子上冒出的头发用电推子剪了,难度在于每一次梳子梳的高度要尽量一致,不然会出现坑,不平整。还有修边,也有难度,手的力度,要拿捏好。
现在我的“客户”又多了,二宝吉米,爱心头;“地中海”公爹,寸头;头发浓密的老爸,板寸头;稀绒少发的陈先生,寸板头;隔壁小妞美美,蘑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