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可以自由的向家长提个要求,估计他们一定很愿意这样说,爸爸妈妈懂我才是爱我爱是给我所需,而不是给你想要。家长们可能不知道孩子在人生的头三年的重要性,超过了以后所有的人生发展阶段,今天我们就聊一聊0到3岁的孩子,0到一岁半的婴儿,最需要的是安全呵护,以及和母亲建立可靠的依恋关系,最害怕的是被遗弃,被忽视,小芬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婴儿这个阶段的孩子,小芬的妈妈来上课的时候特别着急和担心,因为九岁多的小芬才读三年级,居然时不时就会产生不想活轻生的念头,我们向小芳妈妈了解小芳成长的历程,问题聚焦在小芳0到3岁这个阶段,当时小芬的妈妈相信并运用了网络上疯传的哭声免疫疗法的训练小芬,所谓的哭声免疫疗法,原自行为心理学派,倡导孩子哭的时候就不要去抱他,孩子不哭的时候才可以去抱,这样孩子就会少哭闹了,不需要大人一直抱着她,也不需要大人哄入睡,家长带起来就轻松多了,小芬的妈妈说,哭声免疫疗法训练过的小芬,小时候的确很乖,很好带,不需要抱太多,晚上也可以不用管她,但是没有想到随着小芬成长问题就凸显出来,小芳一直都是没什么活力,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有点黏黏的小时候,妈妈以为他也就是这样,性格内向,但是到了三年级,十岁不到,就经常跟妈妈说,活着没有意思,想死了算了,妈妈才惊觉,可能有问题,婴儿在出生之前,母亲的子宫为他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世界,但是当她与母体分离后,面对着一个陌生的世界,一切都会让婴儿感到自己的生存受到了挑战,如果在他哭有需求的时候,就能得到妈妈的拥抱和安抚,婴儿就能建立相应的安全感,这种感觉就像回到了原来安全舒适的母体里,孩子出生后的头两年,生存是他全部的本能和目的,这个阶段孩子必须和妈妈或者某个人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如果这个需要总是不能够得到满足,就像哭声免疫疗法的情形,这样的一种训练,对孩子其实是极其残忍的,孩子可能真的变乖了,但是内心对这个世界已经绝望,造成孩子被遗弃的心灵创伤,孩子早期与母亲安全依恋关系的确立,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以及社会性多方面的能力发展都至关重要,著名的女演员马伊利就曾信奉过哭声免疫疗法,醒悟后又在微博发文批判了这一做法,他说我越来越后悔在爱马一岁的时候进行过哭声免疫法,虽然两天就成功让他学会了睡整觉。可是一岁半的时候又开始反复睡着后,她总会醒一次,哭着拍手求抱抱,发现没有人理,就只好哭着睡了,而我当时就固执得在黑暗中不理他,盼他快点睡,麻痹着自己去漠视她的求助,甚至以为他长大了,不会记得这些哭泣的夜晚,这种煎熬与我与她与全家都是巨大的折磨,幸亏最后听我妈的劝,后来把他的床紧挨着我的大床,她半夜醒来一哭,我就伸手拍拍他。从此我和他都睡的无比踏实了,哭声免疫疗法因为让孩子变乖见效快,另妈妈省心省力,曾经风靡一时,但故事背后惊人的真相却是被哭声免疫训练长大的孩子,后来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也因此行为心理学派代表人华生,曾经被评为美国人最讨厌的人之一,与哭声免疫疗法相对应的是,现在大多数人都认可的亲密育儿法,是用美国的医学博士威廉西尔斯提出来的,提倡通过母乳喂养和宝宝同睡等方式,让父母与婴儿及早的建立安全的亲密关系,小芬的问题需要小芬的妈妈花非常长的时间,用特殊时光的方式去陪伴她,给她足够的爱和抚触,重建小芬0到3岁缺失的连接,小芬现在上五年级了,比以前开朗很多,后来我在课堂上又接触过十几位被哭声免疫疗法训练过的孩子案例,孩子们都在不同的年龄段开始出现各种问题,每次碰到小芬这样的创伤娃案例,我都会心痛不已,因此父母最好能避免在孩子发展的黄金期长期缺位,这个阶段,父母的陪伴永远是第一位的,否则在这个阶段由于安全感得不到足够的满足,孩子就容易性格孤僻,情绪化,无法修复,甚至这种生活的无力感会伴随孩子终生,孩子一岁半到三岁,进入了核心的探索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都想玩,都想去探索,但是孩子的安全依然还是需要被关注到孩子这个阶段,最大的心理冲突就是自主对羞怯,孩子心理发展的需求,是他要建立自我的意识,确认对自己能力的信任,但是如果被拒绝,被限制,他就会感到羞怯,感到迟疑,家长最需要关注的就是两件事,第一件事就尽可能让孩子自由的探索,家长最常见的错误就是给孩子各种限制,比如小汽车,一定要滚着轮子玩,可是孩子就想拿来敲,积木非得搭着玩,但是孩子只想拿来扔,又或者是很多活动都不被允许,这也很危险,那样很不安全,太多的限制,孩子就会失去了探索的兴趣,我个人的经验是,这个阶段,只要把那些电插座,刀剪刀等利器收藏起来,一些尖锐的家具边角要包起来,在安全充足的前提下,就可以让孩子自由的玩耍,自由的探索,孩子的很多能力和认知,都是依赖于动手和自由探索发展起来的,因为被限制的多,妨碍了身体,感统的发展,折折的故事,非常经典,折折妈告诉我,有一件事他特别困惑,折折每次在家在幼儿园都经常撞的身上,经常碰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好像没有痛感一样,不知道为什么?我去他家看过了解一些情况之后,有些明白折折的问题所在了,家装修得非常漂亮,跟酒店的大堂真的是没区别,但是到处都是冷冰冰的大理石和玻璃,几乎没有软装饰,每一个细节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看起来更像是个展示厅,不像是有人居住的家,参观的时候折的爸爸和外婆都很自豪的说,我们家有孩子,就跟没孩子一样的干干净净,井井有条。我听了,心里只能默默的心疼着折折,原来哲的爸爸特别讨厌家里不整齐,而以前是医生的外婆又特别讨厌家里脏,因此折折被限制的特别多,首先即使在这个年龄,他们也常常抱着她,或者让保姆阿姨抱着她玩儿,然后这也不能弄乱了,那也不能弄脏了,很少有机会像别的孩子一样,能在家里乱爬乱走,他总像是被包裹着的婴儿,缺乏各种体验,探索和练习,导致了哲哲的很多能力被束缚了发展。在一岁半到三岁,家长需要关注的另一件事情,就是孩子吃喝拉撒的自主性发展,我认识一个家长,他的孩子很有意思,常常爱说一句口头禅,妈妈,我不会,你来帮我,有些事很简单,但是她连尝试都不愿意,孩子已经五岁了,还在喂饭,而且生活上很多事情都非常依赖大人,仔细的了解后才知道,当孩子想要自己吃饭的时候,奶奶总是嫌他搞的到处都是乱七八糟,又担心他吃不饱,就长期一直给孩子喂饭,奶奶总是很自豪,孩子喂的白白胖胖的,吃的又快又好,喂饭只是奶奶在方方面面包办代替孩子的其中一项,在这个阶段,建议家长尽量听从孩子的需要,避免过度的控制和保护孩子,强制下的孩子,家长不仅剥夺了孩子发展能力的权利,也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这样的信念,我做不到,我没有能力,我必须依赖大人,我们看到那些非常害羞和胆小的孩子,多半都是被控制和或者是过度保护的孩子,我们看到孩子一岁半到三岁,在拉屎拉尿方面也是一样的,只要家长不强制孩子排便,我的儿子就是使用尿布,自然到三岁,孩子很快就可以过渡到自主排便,如果孩子在三岁之前,吃喝拉撒,干预的越多,孩子在3到6岁的时候,吃喝拉撒造成的困扰也就越大,甚至延续到后面的年龄阶段,另外呢,孩子两岁之后,我们经常听两岁多的孩子,常常对大人说不要不要我自己来,这个是我的,揭示了孩子已经进入自主意识的萌芽,他们开始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希望可以控制自己的事情,除了大小便,吃饭,他们会模仿妈妈更多的行为,比如他看到妈妈用筷子吃饭,他也要用筷子吃饭,看到妈妈扫地拖地,他也要扫地拖地,看到妈妈洗碗,他也要洗碗,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用耐心包容孩子参与制造成的各种麻烦,那么孩子他妈妈的发现,自己可以独立行动,可以做决定,他就有了自主性,就建立起他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我记得我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拿出他的摇铃,给三个多月大的表弟听我拿出他的摇铃,他看到了,马上跑过来一把夺回去,妈妈,这是我的,我的,我对他说,哦,这是你的摇铃对哦,你可以借给表弟听一下吗?他歪着头想了想,很快点头表示同意,我想,如果我不争取他的意见,而是直接告知要分享,要给弟弟玩,他可能会大声了,告诉我不要不要,正是因为我尊重了她的自主意识,由他来决定,他反而更愿意分享,所以一岁半到三岁,这个阶段,我们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建立独立的自我意识,让他确认对自己的能力可以信任,我们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引导,最重要的是充分的包容和理解,鼓励孩子的模仿和探索行为
0-3岁孩子特点及父母应对方法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